[发明专利]一种吲哚生物碱苷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89207.7 申请日: 2015-07-02
公开(公告)号: CN105017352B 公开(公告)日: 2017-08-22
发明(设计)人: 何祥久;王春华;王宜海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H15/26 分类号: C07H15/26;C07H1/08;A61K31/7056;A61P35/00;A23L33/125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代理人: 胡辉,许飞
地址: 510006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吲哚 生物碱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吲哚生物碱苷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在医学上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而恶性肿瘤(又称癌症)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癌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2008年全世界约有1270万新诊断癌症病例和760万癌症死亡病例(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且大约有70%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到2030年,癌症年诊断和死亡病例将分别高达2140万和1320万。

根据中国癌症基金会数据,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增长趋势。2006年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和22.3%。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和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在肿瘤预防与治疗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在肿瘤的诊断、手术、放射及化学疗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很多恶性肿瘤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利用各种手段寻找切实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化学合成药物,大多数作用机理都涉及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以DNA为作用靶点,虽然对于肿瘤治疗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也给病人正常组织器官带来了极大的损伤,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致使许多肿瘤病人不是死于慢性消耗衰竭,而是死于放、化疗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继续寻找和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仍是当前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药及天然药物在保障人类健康、防治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中药、天然药物历来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源泉。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作用原理独特等优点,已成为抗肿瘤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对象,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已成为天然药物化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紫杉醇、喜树碱、长春花碱、斑蝥素等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就是其中一些成功的例子。今天,从传统中药及天然药物中寻找抗肿瘤先导化合物依然是创新药物研究的一条重要捷径。

骆驼蓬(Peganum harmal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骆驼蓬属(Peganum)植物,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维吾尔语叫“阿地热斯芒”,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的荒漠或半荒漠地区。骆驼蓬是维吾尔族、蒙古族民间沿用已久的药材,药用部位为成熟种子。骆驼蓬性平,味苦、辛,有毒,具有坚固筋脉、助阳暖阴、消除黏稠体液、消散寒湿之气等功能,主治筋脉软弱、骨关节痛、咳嗽痰多、偏瘫健忘、神昏头痛等。骆驼蓬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临床上,骆驼蓬总碱制剂对食道癌、胃癌、喷门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有效率达到85.7%,且已作为院内制剂在中国医科大学多家附属医院及新疆多家医院应用。

骆驼蓬种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苷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骆驼蓬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现有的研究中并未明确具体是何种生物碱苷类具有抗肿瘤活性,这使得临床应用时缺乏足够的指导,限制了其应用,无法有效避免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吲哚生物碱苷及其应用。

发明人通过长期研究,从骆驼蓬种子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对胃癌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对肝癌和乳腺癌具有一定的作用,该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有望开发为新的抗癌药物,特别是抗胃癌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化合物的1H-NMR图谱;

图2为本发明化合物的13C-NMR图谱;

图3为本发明化合物的HSQC图谱;

图4为本发明化合物的HMB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的提取及鉴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