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1422.2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刚;吴小琼;赵晓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邦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215212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定位 电动汽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中,主要有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是采用电磁感应充电技术,即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实现电能的能量传输。通常是在电动汽车的底部安装有感应线圈,而相应的在地下埋设充电装置。当电动汽车的感应线圈位于充电装置的上方时,就可以进行能量传输工作。在有线充电技术领域中,电动汽车将电缆线插入到充电站的插座上进行充电。由于受制于电缆线的长度,因此对于电动汽车的停泊位置具有一定的限制,需要将电动汽车停泊在电缆线可以达到的地方。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当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时,对电动汽车的停车方位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无线充电时,需要使得电动汽车的感应线圈位于充电装置的上方。在有线充电时,需要将电动汽车停在充电插座附近。现实生活中,驾驶人员处于车内时,没有良好的视线时,并不能进行的准确的定位。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是在充电站的地上画上一些起到引导作用的标示线。这样对于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上述情况对于大多数驾驶人员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不便。为此亟需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改善上述情况所带来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中的车辆需要充电时停泊不方便,从而提出一种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为了使得驾驶人员具有更好地体验,所述装置可以自动的将电动汽车停泊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充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它包括由充电区域和停泊区域组成的圆形转盘,所述圆形转盘由电机进行驱动旋转,在所述充电区域下方设置有支撑杆和能量输出装置,所述能量输出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支撑杆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圆形转盘的圆心处,所述支撑杆连接有PLC控制系统,所述支撑杆在所述PLC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围绕所述圆形转盘的圆心处进行旋转,所述支撑杆的杆身连接有气缸,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气缸的作用下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进行伸缩变化;
所述充电区域是所述圆形转盘的一段圆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杆具有多节杆式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能量输出装置是充电线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能量输出装置是插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插座为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插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圆形转盘的半径为4-6米,所述充电区域的圆心角为30°-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首先通过圆形转盘的转动,对电动汽车的停泊位置进行初步调整,使得电动汽车进入充电区域,在进入到充电区域之后,接着通过支撑杆的旋转和伸缩,实现精细调整,使得能量输出装置正好位于电动汽车的下方,进一步提高能量输出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很好的实现了电动汽车充电时的自动定位,给驾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降低了驾驶人员的操作难度,实现了充电的智能化、便捷化以及人性化。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位于充电装置停泊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位于充电装置充电区域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圆形转盘,2-充电区域,3-停泊区域,4-支撑杆,5-能量输出装置,6-电动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自动定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
一个圆形转盘1,圆形转盘1划分为充电区域2和停泊区域3,所述停泊区域3用于停放电动汽车6,所述充电区域2用于给所述电动汽车6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区域2是所述圆形转盘1的一段圆弧区域。所述圆形转盘1由电机进行驱动旋转,所述电动汽车6能在所述圆形转盘上从停泊区域3转动到所述充电区域2,所述圆形转盘1的半径为4-6米,所述充电区域2即圆弧区域的圆心角为3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邦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邦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1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型充电端口门提醒
- 下一篇:一种车用牵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