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氮共渗轴承零件及制备方法和具有该零件的球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680.1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任强林;张克炎;邵青山;樊启刚;汤致彪;王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32 | 分类号: | C23C8/32;C21D1/18;C21D9/4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 | 代理人: | 王健,高琴 |
地址: | 44102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氮共渗 轴承 零件 制备 方法 具有 球轴承 | ||
1.一种碳氮共渗轴承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零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3~0.5mm,且有效硬化层深度采用以下方法测得:
先于500±10℃下对所述轴承零件回火处理1小时,然后检测轴承零件表面至其心部维氏硬度为500HV处的垂直距离;
距所述轴承零件表面0.15mm深处的C、N元素浓度为:C 1.2%~1.6%、N≥0.1%、C+N 1.5%~2.0%;
距所述轴承零件表面0.1mm深处的硬度为60~67HRC,距所述轴承零件表面2mm深处的硬度为58~63HRC;
距所述轴承零件表面0.05mm深处的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7%~40%,距所述轴承零件表面2mm深处的残余奥氏体含量为5%~12%;
所述轴承零件渗层金相组织为:隐针或细针含氮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碳氮化合物,无黑色组织、脱碳显微组织缺陷,其中,碳氮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分布,无块状、角状或网状分布,且碳氮化物的颗粒尺寸不大于8μm。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氮共渗轴承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碳氮共渗:将高碳铬钢零件置于热处理炉中,加热至820~840℃后保温2~4
小时以进行碳氮共渗,其中,热处理炉中的气氛及其体积比为:RX吸热式气体93.7%~97.2%,富化气1.3%~1.8%,氨气1.5%~4.5%,富化气采用丙烷或丁烷;
淬火:将碳氮共渗后的零件在820~840℃进行淬火,淬火介质为60~120℃的
淬火油,冷却时间为2~10分钟;
回火:先将淬火后的零件加热至200~220℃后保温1~4小时,然后空冷以得
到轴承零件。
3.一种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钢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1)、内圈(2)和钢球(3)中至少有一种采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氮共渗轴承零件;
当外圈(1)、内圈(2)由所述轴承零件构成时,距其表面0.1mm深处的硬度为60~65HRC;
当钢球(3)由所述轴承零件构成时,距其表面0.1mm深处的硬度为62~67HR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6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卷弹簧机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出料装置的液压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