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1774.1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1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丘春洪;邓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5/04 | 分类号: | C07H15/04;C07H1/00;B01J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麦芽酮糖醇 异麦芽酮糖 骨架镍催化剂 铜催化剂 制备 催化加氢 混合物 催化剂 高压反应釜 反应条件 加氢压力 氢气反应 反应pH 复配 研发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将异麦芽酮糖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得到异麦芽酮糖醇,反应温度:110~120℃;加氢压力:0.5~0.7MPa;反应pH值:5.0‑6.0;催化剂为自主研发复配: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的混合物,其中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的混合物的重量为异麦芽酮糖重量的1%~2%;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的重量比例为1:1~1: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安全的异麦芽酮糖醇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醛糖和酮糖催化加氢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由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大多采用经蔗糖酶法异构后产生的异麦芽酮糖为加氢原料,在镍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加氢转化成α-D-呋喃葡糖基-1,6-D-山梨醇(GPS)和α-D-呋喃葡糖基-1,1-D-甘露醇(GPM),反应生成物中该二种糖醇是等摩尔混合(图谱有二个峰),称之为异麦芽酮糖醇。传统加氢工艺上采用的是采用骨架镍单一催化剂,为提高反应速度需进行高压、高温、高速搅拌的方法,转化率也只有97-98%,设备负荷大,安全操作风险高,以致国内异麦芽酮糖醇生产厂家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安全的异麦芽酮糖醇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由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将异麦芽酮糖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得到异麦芽酮糖醇。具体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110~120℃;
加氢压力:0.5~0.7MPa;
搅拌转速:200-300r/分
反应pH值:5.0-6.0;
催化剂为临生产前自行复配,配方是自主研发: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的混合物,其中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的混合物的重量为异麦芽酮糖重量的1%~2%;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的重量比例为1:1~1:0.5。
在上述的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中,所述的异麦芽酮糖与水的重量比例为1:1~1.4:1。
在上述的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中,反应时间为0.5~1小时,异麦芽酮糖的转化率大于99.8%。
在上述的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中,所述的pH值的控制方法为:异麦芽酮糖与水的混合溶液通过用2wt%液碱或2wt%盐酸调节至pH值为5.0-6.0。
在上述的异麦芽酮糖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异麦芽酮糖醇的方法中,反应结束后还包括通过单效高浓蒸发、喷雾干燥造粒和包装得到成品固体异麦芽酮糖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自主研发的特殊复配催化剂,使加氢反应压力从传统从10-12Mpa降低至0.5-0.7Mpa,反应温度从传统从130-145℃降低至110-120,搅拌转速从传统的700-800r/分降低至200-300r/分,转化率从原97-98%提高到99-99.5%,设备检修由原来半年一次延缓至每年一年一次,提高了设备运行率,随着反应条件变得温和,减轻了设备负荷,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产品纯度更高。骨架镍催化剂和镍铜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转化率,使反应条件温和,降低生产难度,提高操作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1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