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改性棒状二氧化硅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4844.0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5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伟;曹培;庞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C01G23/053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董洁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改性 二氧化硅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钛改性棒状二氧化硅(SiO2-TiO2)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序介孔材料是上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自诞生以来就得到国际物理学、化学与材料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有序介孔材料因其有序的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在催化、分离、吸附和功能化材料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其中介孔分子筛SBA-15是以中性表面活性剂P123为模板,利用水热法制备的棒状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SiO2)材料,通过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有效地拓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Wang(J.Phys.Chem.C,2011,115:22191)等使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短棒状介孔SiO2材料进行后接枝改性,制备出功能化的介孔材料,其六方状介孔结构未发生改变,晶面间距、晶胞参数和壁厚均有所增加,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出现降低的趋势,且氨丙基改性后的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对PPL(猪胰脂肪酶)的固定量和对三乙酸甘油酯水解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重复利用性均有显著提高。
近年来,二氧化钛(TiO2)因其良好的半导电性、透光率、折射率、化学稳定性,以及成本廉价、无毒害性、生物兼容性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常被用作无机材料的壳层结构,主要应用在催化剂、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方面。但是,TiO2纳米粒子在反应体系中易团聚,有效比表面积也会随之减小,导致其催化活性的迅速下降,限制了其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TiO2纳米粒子负载在介孔材料的表面,多孔结构的存在不仅可以有效增加TiO2的比表面积,而且也利于TiO2光学吸收,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迄今为止,关于SiO2-TiO2核壳材料的制备方法,文献中报道的很多,主要以模板法为主,多以SiO2球为模板,少数以SiO2介孔材料为模板。利用介孔材料的高度有序的介孔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使TiO2纳米粒子沉淀在介孔材料表面,制得分散性良好的SiO2-TiO2核壳材料。Qian(J.Phys.Chem.C,2013,117:19544)等以SBA-15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使TiO2直接负载在介孔材料表面,制得SiO2-TiO2核壳材料,这样将TiO2壳直接包覆在介孔材料SiO2核表面,在制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TiO2纳米粒子自聚或者在SiO2核表面形成局部团聚,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先对介孔材料进行改性,制得新的模板,如SiO2-聚合物。
目前,利用ARGET ATRP方法接枝两亲性聚合物改性棒状介孔材料SiO2制得样品SiO2-PGMA-POEOMA,并以此为模板水解钛酸四丁酯(TBT),然后高温煅烧移除聚合物,制备出棒状SiO2-TiO2核壳复合材料,TBT水解通过氢键作用与两亲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PGMA-POEOMA)作用。以ARGET ATRP法接枝两亲性聚合物改性的棒状SiO2为模板来制备SiO2-TiO2核壳的复合材料还未被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就是改进传统制备棒状SiO2-TiO2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方法,操作简单,方法新颖,解决传统方法制备棒状SiO2-TiO2复合材料过程中TiO2纳米粒子自聚以及在介孔材料表面易团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4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