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送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4850.5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9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泵送控制方法,尤其适用于诸如混凝土泵车、拖泵、车载泵等混凝土泵送机械。
背景技术
为实现节能环保,日益关注泵车等泵送装置或泵送机械的油耗问题。现在,泵车普遍采用节能的控制方式,即泵送控制与负载相关。最佳的负载自适应节能技术即体现了发动机油耗功率曲线与实际泵送工况的完美结合。此项技术的核心是使得发动机全程在最佳油耗区(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进行工作。以装载在示例型号泵车上的某发动机为例。该发动机的最佳经济油耗区在1000RPM-1500RPM之间,即在此区间内油耗最低。泵车设置为采用全程节能的控制方式,全程在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1000RPM-1500RPM内运行。此种泵送控制方式,油耗低,但不能满足更大泵送排量(及泵送速度)的要求。也就是说,由于发动机经济区间较小,纯粹采用全程节能的控制方式,不能满足最大泵送排量的要求。有些时候,需要较大的泵送速度(单位时间内泵送出的混凝土方量或体积),来提高泵送效率。这时,发动机的最大运行速度将超出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从而导致油耗的升高。在现有技术中,为兼顾节能与泵送效率,采用的处理方式为,牺牲整个运行区间上的部分油耗,以保证最大泵送速度(即泵送效率)。具体地,以示例型号泵车的控制方式为例,将发动机转速范围设置为1000RPM-1600RPM,而不是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的1000RPM-1500RPM。将工作转速范围变大,此时在高转速下能基本满足对应泵送排量要求。但各个档位下油耗相对原来较高,例如,对于选定的某个较低的档位,可能在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之外运行。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泵送控制方法,所述泵送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获取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
步骤S2:获取目标泵送速度;
步骤S3:判断在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内以最大油泵排量是否能够满足目标泵送速度的要求,如果能则转步骤S4,否则转步骤S5;
步骤S4:使得发动机在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内运行;
步骤S5:使得发动机以高于最大经济转速的转速运行。
优选地,将泵送速度设置为包括高速档位和节能档位,所述节能档位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经济转速,所述高速档位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大于所述最大经济转速。
优选地,在所述节能档位,将发动机负载率控制在65%至85%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高速档位为一个,所述高速档位的发动机转速设置为最大发动机运行转速。
优选地,对于所述节能档位,以发动机负载率为75%的目标进行节能匹配控制。
优选地,在高速档位,如果发动机负载功率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将发动机转速调整至所述最大经济转速,然后判断发动机负载功率是否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如果仍超出,则降低油泵排量,直至满足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
优选地,以下述方法判断发动机负载功率是否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
检测外负载功率,并将外负载功率除以发动机最大允许输出功率,如果得到的比值小于等于预设值,则判定没有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否则判定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或者
通过发动机ECU读取发动机负载率,如果所述发动机负载率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值,则判定没有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否则判定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
优选地,以下述方法判断发动机负载功率是否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
通过发动机ECU读取发动机负载率;
检测外负载功率,并将外负载功率除以发动机最大允许输出功率,得到两者的比值;
在发动机负载率和所述比值都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判定没有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否则判定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
优选地,通过选择开关来选择是否可以在高速档位运行。
优选地,如果在所述高速档位发动机负载功率超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允许范围,则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4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