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4676.4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战;王俊;王安庆;俞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数据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实时采集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上传采集到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将体表温度数据按照预制格式进行编制处理以获取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第N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输出工作模式的切换指令,并返回实时采集的步骤;输出循环指令以循环执行以上步骤,直至采集处理完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第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绘制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形成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图获取移动终端运作情况。本发明能够快捷地读取温度数据,准确便捷地实现温升测试,实现温度数据自动上传,避免了大量且繁杂的手动操作,节省了测试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为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近场通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cm距离内,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点对点模式可用于数据交换,传输创建速度较快,功耗低,将两个具有NFC功能的设备连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
现有的温度数据处理方案是需要手持热成像仪扫描被检测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温度,该热成像仪不能自动上传数据,且因为热成像仪检测到的基本上是手机内部温度,不是手机表面壳体温度,背离了温升测试的真实意义,同时大量繁杂的手动操作极易造成测量误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检测移动终端壳体温度,且不可以自动上传温度数据,手动操作又会造成测量误差等种种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从业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检测移动终端壳体温度,且不可以自动上传温度数据,手动操作又会造成测量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在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处于M种工作模式下,所述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第N种工作模式下,实时采集所述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其中,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上传采集到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将采集到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按照预制格式进行编制处理以获取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第N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输出令所述移动终端从第N种工作模式切换至第N+1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指令,并返回实时采集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的步骤;输出循环指令以循环执行以上步骤,直至采集处理完所述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所述第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将采集处理后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按预设方式绘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形成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图获取所述移动终端运作情况。
可选地,在绘制的所述温度变化曲线图中包括一与所述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
可选地,所述温度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作是否发生异常,若是,查找异常源以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异常;若否,则返回实时采集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的步骤。
可选地,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作是否发生异常的判断依据为:判断每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是否在所述标准温度曲线允许变化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作未发生异常;若否,则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作发生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4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