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4676.4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战;王俊;王安庆;俞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数据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在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被测移动终端,被测移动终端可处于M种工作模式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被测移动终端进入第N种工作模式下,实时采集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其中,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被测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上传至另一个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
将采集到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按照预制格式进行编制处理以获取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第N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
输出令所述被测移动终端从第N种工作模式切换至第N+1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指令,并返回实时采集被测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的步骤;
输出循环指令以循环执行以上步骤,直至采集处理完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所述第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
将采集处理后的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按预设方式绘制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形成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图获取所述被测移动终端运作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绘制的所述温度变化曲线图中包括一与所述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判断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运作是否发生异常,若是,查找异常源以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异常;若否,则返回实时采集被测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运作是否发生异常的判断依据为:
判断每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是否在所述标准温度曲线允许变化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运作未发生异常;若否,则表示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运作发生异常。
5.一种温度数据处理系统,应用在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被测移动终端,被测移动终端可处于M种工作模式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被测移动终端进入第N种工作模式下,实时采集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其中,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与所述采集模块连接的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上传至另一个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
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的数据编制模块,用于将上传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按照预制格式进行编制处理以获取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第N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
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和数据编制模块连接的工作模式切换模块,用于输出令所述被测移动终端从第N种工作模式切换至第N+1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指令,触发所述采集模块和循环模块继续实时采集被测移动终端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体表温度数据;
分别与采集模块、传输模块、数据编制模块、及工作模式切换模块连接的循环模块,用于输出循环指令,循环调用所述采集模块、传输模块、数据编制模块、及工作模式切换模块,直至采集处理完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所述第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
与所述数据编制模块和循环模块连接的绘图模块,用于将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实时温度按预设方式绘制所述被测移动终端的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形成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图获取所述被测移动终端运作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图模块中预存有与所述多个温度待测部位相对应的在M种工作模式下的标准温度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46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