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2739.2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2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红;王娇;乔坚栗;闫兆文;肖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2 | 分类号: | H01L29/772;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感应 器件 制备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感应器件(Static Induction Device,SID)是新兴第三大类半导体器件,主要由栅区和源区组成,其中栅区和源区注入不同杂质,工作时栅区和源区中的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从而实现静电感应效应,SID不仅兼具半导体晶体管和真空电子管的优点,而且具有负温度系数、无二次击穿、易获取高频高压电流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类放大器、超短波通讯、遥感技术、航空航天、光通信等领域,成为当前市场炙手可热的半导体应用应用器件。然而,由于当前SID技术正处于发展中,其基本理论和制备工艺并不成熟,加之,SID结构尺寸都在微米级,故使SID制备工艺难上加难。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硅(Si)作为器件载体进行多次氧化、多次光刻、多次注入来制备SID。具体制备方法为:第一次氧化,得到二氧化硅(SiO2)保护薄膜;第一次光刻,得到栅区和源区槽窗口;挖取栅区槽和源区槽;第二次氧化,再次得到二氧化硅(SiO2)保护薄膜;第二次光刻,进行栅区窗口刻挖;第一次杂质注入,在栅区窗口注入杂质;第三次氧化,再次得到二氧化硅(SiO2)保护薄膜;第三次光刻,进行源区窗口刻挖;第二次杂质注入,在栅区窗口注入杂质;第四次光刻,刻挖栅区引线孔,栅区打开;第五次光刻,刻挖源区引线孔,源区打开;此时,栅区和源区均已打开,即完成制备工艺的难点,随后进行金属镀膜和合金处理即可完成SID的制备。
上述静电感应器件制备方法,显而易见地,需经过进行多次氧化、多次光刻、多次注入,工艺程序繁琐,相应的制备成本大,难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及装置,能够大大简化制备工艺程序,降低制备成本,更加适用于批量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制备载体进行氧化处理,以便在所述制备载体表面形成氧化保护层;
对氧化后所述制备载体进行胶体附着;
对胶体附着后所述制备载体在栅源同刻掩蔽体的掩蔽下进行曝光;
对曝光后所述制备载体中的曝光部分进行刻蚀,使所述制备载体上形成栅区和源区;
将定型模板转移到刻蚀后所述制备载体上,进行胶体去除,使所述栅区和所述源区窗口同时打开;
向打开的所述栅区和所述源区分别注入对应离子;在栅刻版的掩蔽下,向打开的所述栅区注入硼离子,在源刻版的掩蔽下,向打开的所述源区注入砷离子;
对注入离子后的所述制备载体进行外包装,以便完成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向打开的所述栅区和所述源区分别注入对应离子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栅区窗口和所述源区窗口进行胶体附着,用于隔离离子注入时不必要的杂质。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向打开的所述栅区和所述源区分别注入对应离子之后,还包括:
去除注入离子后的所述制备载体上的胶体。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去除注入离子后的所述制备载体上的胶体之后,还包括:
对注入离子后的所述制备载体进行清洗。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对注入离子后的所述制备载体进行清洗之后,还包括:
在充氮气的环境中,对清洗后所述制备载体进行热处理。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静电感应器件的制备装置,包括:
氧化单元,将制备载体进行氧化处理,以便在所述制备载体表面形成氧化保护层;
第一附着单元,对氧化后所述制备载体进行胶体附着;
曝光单元,对胶体附着后所述制备载体在栅源同刻掩蔽体的掩蔽下进行曝光;
刻蚀单元,对曝光后所述制备载体中的曝光部分进行刻蚀,使所述制备载体上形成栅区和源区;
第一去除单元,将定型模板转移到刻蚀后所述制备载体上,进行胶体去除,使所述栅区和所述源区窗口同时打开;
注入单元,向打开的所述栅区和所述源区分别注入对应离子;在栅刻版的掩蔽下,向打开的所述栅区注入硼离子,在源刻版的掩蔽下,向打开的所述源区注入砷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2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