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型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3577.6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颜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06;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型减水剂。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减水剂按化学成分组成通常分为: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类,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类,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类,脂肪酸系高减水剂类,聚羧酸盐系高效减水剂类。
其中萘系高效减水剂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是萘通过硫酸磺化,再和甲醛进行缩合的产物,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类减水剂外观视产品的不同可呈浅黄色到深褐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对水泥等许多粉体材料分散作用良好,减水率达25%。
但是萘系列的减水剂对坍塌度等有影响,于是人们开始对丙烯酸系列的减水剂进行研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萘系减水剂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型减水剂。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型减水剂,其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丙烯酰胺水溶液、氢硫基乙酸、氢氧化钠、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和水。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
具体的,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配比为:丙烯酸15~18份、丙烯酰胺水溶液29~30份、氢硫基乙酸1.3~1.5份、氢氧化钠27~30份、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0.05~0.1份和水27~30份。
更优选的,本发明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配比为:丙烯酸15份、丙烯酰胺水溶液30份、氢硫基乙酸1.3份、氢氧化钠27份、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0.05份和水2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丙烯酸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使丙烯酸与水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入丙烯酰胺溶液和氢硫基乙酸,均匀溶解,加入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导入氮气,反应温度40℃~70℃,反应时间2~4h,得到产品。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减水剂的分子量为8000~70000,以水泥质量计,添加量为0.05~1%,最适用于制造水泥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使15g丙烯酸与25g水混合,在水冷却条件下,徐徐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入29g丙烯酰胺溶液和1.3g氢硫基乙酸,均匀溶解。加入0.06g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导入氮气,调节温度至40℃。在20min后升温到70℃,保温2h,进行聚合反应。冷却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约65000。
实施例2
使18g丙烯酸与30g水混合,在水冷却条件下,徐徐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入30g丙烯酰胺溶液和1.3g氢硫基乙酸,均匀溶解。加入0.06g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导入氮气,调节温度至40℃。在20min后升温到70℃,保温2h,进行聚合反应。冷却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约67000。
实施例3
使15g丙烯酸与30g水混合,在水冷却条件下,徐徐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入29g丙烯酰胺溶液和1.4g氢硫基乙酸,均匀溶解。加入0.06g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导入氮气,调节温度至40℃。在20min后升温到70℃,保温2h,进行聚合反应。冷却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约66000。
实施例4
使15.12g丙烯酸与25.72g水混合,在水冷却条件下,徐徐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入29.77g丙烯酰胺溶液和1.37g氢硫基乙酸,均匀溶解。加入0.06g2,2-偶氮双(2-氨基二丙烯)盐酸盐,导入氮气,调节温度至40℃。在20min后升温到70℃,保温2h,进行聚合反应。冷却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约70000。
将上述减水剂用于水泥制造,本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水泥的0.1%,水为水泥的35%,细砂为骨材质量的3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3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