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香茶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21590.5 申请日: 2015-05-04
公开(公告)号: CN104814185A 公开(公告)日: 2015-08-05
发明(设计)人: 冯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 冯玉红
主分类号: A23F3/14 分类号: A23F3/14;A23F3/3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沉香 及其 制作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茶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沉香茶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沉香又名白木香,是我国沿用历史悠久的民贵中药材,属瑞香科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国际贸易公约的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沉香性辛,微温,无毒,具有行气阵痛、温中止咳,纳气平喘等功效,对于治疗腹胀、胃寒、肾虚、气喘有明显功效,常用于治疗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肾虚、恶气恶疮等症。

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而这类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较为松软。沉香亦是瑞香科植物沉香及白木香的含树脂的心材,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浓,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有油渗出。以质坚沉重、香浓油足、色紫黑者为佳,锉末或磨粉用。

在现有技术中,沉香树的树叶常被用来制成茶叶,虽然沉香树的叶子具有一定的沉香的功效和香气,但是与沉香木相比效果很差。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沉香木来制作茶的,但是沉香木都被加工成粉末或者块状直接进行泡茶,多数是一次性使用而且泡出来的茶品不是很好,众所周知沉香价格昂贵,这样会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缺陷,提供一种茶香味浓、口感佳、可多次使用而且制备工艺简单的一种沉香茶及其制作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香茶,它包括沉香勾丝,所述的沉香勾丝的长度为0~3cm,所述的沉香勾丝为袋泡茶。

可选的,它还包括银杏茶,沉香勾丝与银杏茶的比例为1∶5。

可选的,它还包括白茶,沉香勾丝与白茶的比例为1∶5。

可选的,它还包括绿茶,沉香勾丝与绿茶的比例为1∶5。

可选的,它还包括普洱茶,沉香勾丝与普洱茶的比例为1∶2。

可选的,它还包括红茶,沉香勾丝与红茶的比例为1∶2。

所述的沉香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选择含油量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沉香;

(2)勾丝:不要勾去过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过多的木质,勾下来的勾丝所含木质居多、油脂较少;

(3)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净的勾丝和杂质;

(3.1)混合:将沉香勾丝与要配合的茶叶按比例混合;

(4)称重:将步骤3或3.1的茶进行称重,步骤3中的沉香勾丝为每包1克,步骤3.1中的混合茶每包2~3克;

(5)封装:将步骤4中的茶装入立体茶包內进行封口;

(6)装袋:将步骤5中的茶包装入外袋中,然后进行密封封口。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袋泡茶可以多次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单独的沉香勾丝袋泡茶可以反复使用1-7天,沉香钩丝与银杏茶、白茶、绿茶、普洱茶或红茶配在一起制成袋泡茶,方便使用,并且沉香钩丝成分可以激发其他茶叶的原始清香,使茶味更加醇厚新鲜,而且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1)选材:选择含油量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

(2)勾丝:不要勾去过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过多的木质,勾下来勾丝所含木质居多、油脂较少,勾丝的长度大小为2cm左右;

(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净的勾丝和杂质;

(4)称重:将步骤3的茶进行称重,每份的重量为1克;

(5)封装:将步骤4中的茶装入立体茶包內进行封口;

(6)装袋:将步骤5中的茶包装入外袋中,然后进行密封封口。

实施例2

(1)选材:选择含油量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选择质量较好的加工好的银杏茶;

(2)勾丝:不要勾去过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过多的木质,勾下来勾丝所含木质居多、油脂较少,勾丝的长度大小为2cm左右;

(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净的勾丝和杂质;

(4)混合:将沉香勾丝与银杏茶按1∶5的比例混合;

(5)称重:将步骤4的茶进行称重,每份的重量为2克;

(6)封装:将步骤5中的茶装入立体茶包內进行封口;

(7)装袋:将步骤6中的茶包装入外袋中,然后进行密封封口。

实施例3

(1)选材:选择含油量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选择质量较好的加工好的白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玉红,未经冯玉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1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