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八钛酸钾晶须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3316.3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王强;郭卿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9/00 | 分类号: | C30B9/00;C30B29/62;C30B2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李鸿儒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八钛酸钾晶须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碱金属钛酸盐晶须的制备工艺,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熔盐法合成八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钛酸钾晶须最初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在1958年研究开发的,是一类具有化学式为K2TinO2n+l(其中n=l,2,4,6,8)的新型无机功能纤维,常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剂。不同的晶须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所以其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其中八钛酸钾(K2Ti8O17)晶须的结构是以TiO6八面体通过共面和共棱连接而成的连锁隧道状结构,K+占据隧道中间。这种独特的晶体结构赋予了八钛酸钾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因而,八钛酸钾晶须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陶瓷、工程塑料、摩擦材料、隔热、绝缘材料以及光催化等领域。
目前,关于八钛酸钾晶须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法、烧结法以及间接合成法等。其中,烧结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适合工业规模化生产,但需要1100℃左右的高温,能耗高,造成高成本,且晶须的结晶性不好,晶须的大小不均匀且存在团聚现象。水热法制备八钛酸钾晶须是在高压条件下,固相或液相钛源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介质中生长晶体的方法。该方法重现性差、参量调节困难、高压操作、尤其在高温强碱性条件下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安全性能差,且水热处理时间较长(24~72h),不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间接合成法通常是先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四钛酸钾晶须,经酸或沸水处理脱钾而形成水合钛酸钾,再经高温脱水得到八钛酸钾晶须,该过程较繁琐,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不适于工业生产。因此,研究开发高质量、低成本、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八钛酸钾晶须的新技术愈来愈受关注。
Haiyan Song等以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和碳酸钾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在1100℃的高温下保温5小时合成了八钛酸钾晶须。晶须大小不均匀,形貌较差。该法的煅烧温度高,能耗大,成本高,不利于节能减排。(参见文献:Haiyan Song,Hongfu Jiang,et al.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alkali titanate nano materials A2TinO2n+1(A=Li,Na and K)[J].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7,42:334-344)
焦艳超等以P25二氧化钛和KOH溶液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于180℃下保温72小时,制备出八钛酸钾纳米棒,直径约15~20nm,长度约为100~200nm。(参见文献:JIAO Yanchao,ZHU Mingfeng,et al.La-doped titania nanocrystals with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J].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3,34:585-592)赵斌,林琳等同样采用水热法,使用德固赛P25-TiO2作钛源与氢氧化钾的醇水溶液配制悬浮液,再经100~200℃下水热处理24~72小时,制备出了八钛酸钾的纳米线。该法反应速率慢,导致生产周期较长。另外,水热反应因需要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对反应器要求高,因而安全性能差,不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参见文献:赵斌,林琳,陈超,等.一种钛酸钾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CN103101968A,2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3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芯型低熔点共聚酰胺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铜管在线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