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及相关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4297.8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虎;李勇;伍尚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1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肠癌 早期 诊断 标记 相关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以及由该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构建的试剂盒。本发明所述的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是由多种核酸分子组成,所述的核酸分子包含编码血浆miR‑1183、miR‑938、miR‑490‑3p、miR‑490‑5p、miR‑592、miR‑193b和miR‑1290的核酸分子;所述的核酸分子在至少一种靶血浆中与在至少一种对照血浆中差异表达。本发明通过研究这些血浆miRNA在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确定了该血浆miRNA组合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的潜在可能。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能够准确区分结直肠癌、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健康对照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特别是由血浆microRNA组成的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以及由该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构建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每年新增病例已超过17万人,死亡近10万人,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三,直追欧美国家。根据广州市2013年9月公布的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统计结果,男女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上升了53.31%和39.35%,发病率位居第二位,死亡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第三位。
过去50年来尽管结直肠癌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却无太大变化,约50%患者术后因局部复发或转移而最终死亡。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诊时绝大部分患者已属中晚期,仅56%患者可行根治性切除。死因直接与分期较晚有重要关联。以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最新TNM分期系统为标准,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I、IIa、IIb、IIIa、IIIb、IIIc和IV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84.7%、72.2%、83.4%、64.1%、44.3%和8.1%,可见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结直肠癌大多经历了正常粘膜~腺瘤~腺癌的发展过程,即Nomal—Adenoma—Adenocarcinoma(N.A.AC)学说。腺癌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而腺瘤是目前被公认为结直肠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结直肠癌早期不易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三个月到半年后才到医院就诊。届时癌细胞已扩散甚至向远处转移,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此外,若发生肠阻塞或肠穿孔,患者的5年生存率会进一步降低;同时组织学分化差(除外MSI-H样肿瘤),淋巴管/血管侵犯,神经侵犯,或切缘接近、不确定或阳性在NCCN指南中均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尽管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实现对结直肠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若能早期发现并切除结直肠腺癌及其腺瘤病变,将有助于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目前,早期发现结直肠肠癌的主要途径以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结直肠癌主要的普查手段,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然而FOBT缺乏特异性,初筛顺应性及高危人群的肠镜受检率仅30%-40%,疾病检出率约19%左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众多,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极为明显,进一步筛选出肠镜需检的人群更为必要。利用无创的肿瘤标志物对高危人群进行肠镜筛查,可缩小肠镜检查人数且进一步提高肠镜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目前临床上推荐用于诊断与预后判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有CEA,但其特异性以及在结直肠癌诊断方面的应用备受质疑。因此,目前的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寻找理想的用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4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