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7992.6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1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炎;钱小立;袁海;王文韬;曾德文;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万志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银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催化性能和抗菌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化学化工和生物医学等行业。但由于银材料属于贵金属、价格较高,且纳米结构下易被腐蚀,因此银纳米材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填充到复合材料中使用。一维的银纳米材料(纳米棒或纳米线)能够在保持复合材料较好性能的同时降低银材料的导通阈值,从而降低复合材料成本。其中,银纳米棒相较于银纳米线而言,长径比小、刚性大、不易团聚和缠结,有利于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和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银纳米棒是一种刚性较大的一维导热导电材料,主要采用固态模板法和溶液法制备。中国发明专利CN102776536A使用氧化铝孔洞为模板,采用电解沉积的办法制备了银纳米棒阵列,并指出该银纳米棒阵列可对联苯类环境毒性污染物进行检测。中国发明专利CN103273078A将硝酸银和还原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到离子液体硝酸吡咯烷中,利用形成的六角相溶致液晶为模板,在避光条件下,室温静置72小时制得银纳米棒。中国发明专利CN103934464A将咔唑吡啶加入到硝酸银中,30-80℃下剧烈搅拌4-8h制备了银纳米棒。江南大学的方云等人(化学学报.2011,69(15),1737~1742)以银氨络离子为前驱体,葡萄糖为还原剂,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的软模板中反应,首先得到形貌均一、粒径为50nm左右的银纳米颗粒,随后在常温下自发生长为银纳米棒。
固态模板法制备的银纳米棒尺寸均匀,但固态模板法本身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室温溶液法操作简单,但反应时间过长、效率较低。高温溶液法反应快,但影响因素多,导致副产物多、纳米棒均匀性差、产率低。因此银纳米棒的批量制备还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均匀性银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银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分散剂与多元醇置于反应容器中,溶解后得分散剂的多元醇溶液,其中分散剂的浓度为0.05-0.2g/mL,搅拌并加热至140-170℃,保温15-20min;
(2)将金属卤化物的多元醇溶液加入到所述反应容器中,其中金属卤化物的浓度为0.15-0.25mol/L,保温5-10min;
(3)将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按如下方法加入到所述反应容器中,其中硝酸银的浓度为0.5-2mol/L,所述金属卤化物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50-500,所述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与所述分散剂的多元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8-10:
a、将总体积50%的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按2-5%/min的速度滴加到所述反应容器;
b、将剩余的50%的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一次性加入所述反应容器中;
(4)搅拌反应0.5-2h,然后冷却、清洗、分离,即得所述银纳米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卤化物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150-3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和/丙三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卤化物选自溴化钾、氯化铁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乙二醇置于反应容器中,溶解后得分散剂的多元醇溶液,其中分散剂的浓度为0.1g/mL,搅拌并加热至160℃,保温15-20min;
(2)将金属卤化物的多元醇溶液加入到所述反应容器中,其中金属卤化物的浓度为0.2mol/L,保温5-10min;
(3)将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按如下方法加入到所述反应容器中,其中硝酸银的浓度为1mol/L,所述金属卤化物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250,所述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与所述分散剂的多元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8-10:
a、将总体积50%的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按2-5%/min的速度滴加到所述反应容器;
b、将剩余的50%的硝酸银的多元醇溶液一次性加入所述反应容器中;
(4)搅拌反应0.5-2h,然后冷却、清洗、分离,即得所述银纳米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银纳米棒。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银纳米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银纳米棒的长径比为25-50;长度为5-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7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