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及其除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4839.3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5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定平;崔静;刘畅;周俊;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复合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器壳体(7)、轴向设置在除雾器壳体(7)内的由折流板围成的筒状结构(5),所述筒状结构(5)的上端口设有上挡板(6),下端口设有下挡板(2);
该筒状结构(5)内部径向设有第一折流板(5-1),并以该第一折流板(5-1)为界将筒状结构(5)内部分为填料室(5-4)和中间整流室(5-6);
筒状结构(5)的下端部与除雾器壳体(7)之间设有第二折流板(5-2),筒状结构(5)的上端部与除雾器壳体(7)之间设有第三折流板(5-3);
筒状结构(5)外壁的中部与除雾器壳体(7)之间设有支撑板(4),第二折流板(5-2)与支撑板(4)之间的空腔形成底部环流室(5-5),支撑板(4)与第三折流板(5-3)之间的空腔形成顶部环流室(5-7);
气流首先由除雾器壳体(7)的底部依次进入底部环流室(5-5)、中间整流室(5-6)、填料室(5-4)和顶部环流室(5-7),再由除雾器壳体(7)的顶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位置处于第一折流板(5-1)的下方与除雾器壳体(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壳体(7)的底部阵列分布的换热管式除雾层(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流室(5-7)大于底部环流室(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室(5-4)大于中间整流室(5-6)。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的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气流首先通过设置在除雾器壳体(7)底部的换热管式除雾层(1),气流接触换热管式除雾层(1)时,气流温度下降,气体携带能力降低,雾珠凝结;接着轴向进入底部环流室(5-5),然后又径向进入中间整流室(5-6)内,并在中间整流室(5-6)汇集后又轴向进入填料室(5-4),填料室(5-4)中充满填料,气流中携带的液滴因气体流线的偏转而被捕积,然后又径向进入顶部环流室(5-7),最后轴向流出顶部环流室(5-7),此时,气流中携带的液滴和固体颗粒被除去后,由除雾器壳体(7)的顶部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8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闪蒸矿化处理器气体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稠厚器用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