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架柱横梁防撞保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50520.5 | 申请日: | 201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6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辉;闫新;闫振中;杨华军;黎咏梅;李国亮;丁宇;王卓然;钟光科;宋杰;黄哲元;陈雪燕;王春磊;刘颖;王爱萍;韩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42 | 分类号: | E02B7/42 |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韩鹏程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架 横梁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架柱横梁防撞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重点水利工程中应用液压启闭机控制弧形闸门的设计方案十分普遍。在一些河渠的倒虹吸出口控制闸,弧形闸门在最大开度时闸门顶部距排架柱横梁距离只有10cm左右,存在闸门控制失灵撞坏排架柱横梁的隐患。常规的工程设计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液压机系统的活塞杆在油缸中的行程位置信号,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弧形闸门的开度,一旦控制系统的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控制电缆开断、电磁阀故障、PLC可编程控制器程序出错,都有可能导致弧形闸门碰撞到排架柱横梁,导致损坏水工建筑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弧形闸门碰撞到排架柱横梁的排架柱横梁防撞保护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排架柱横梁防撞保护系统,包括间隔设置在闸墩上的多个弧形闸门,在每个弧形阀门后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弧门支架,所述弧门支架后端均与设置在闸墩上的弧门支铰座相铰接;所述每个弧形闸门后部两端分别与设置在闸墩上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铰接;在所述闸墩上方设置有多个排架柱,在所述排架柱之间水平设置有排架柱横梁;在每个弧形闸门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限位端杆,在位于每个左、右限位端杆上方位置处的排架柱横梁上均设置有左、右行程开关,所述左、右限位端杆与弧形闸门之间均通过调节螺栓相连接,左、右限位端杆伸出弧形闸门顶端的长度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当弧形闸门达到最大开度时,其顶端设置的左、右限位端杆能够顶撞到左、右行程开关;所述左、右行程开关串联于油缸供油电磁阀线圈的电路中。
在所述左、右行程开关的触头外间隙套装有橡胶密封罩,能够避免触头被雨水侵蚀造成损坏,增加了使用寿命。
本发明优点在于能够在设备事故状态时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减少水工建筑物的破坏风险,实现工程建设的最大社会效益。当出现控制系统的位置传感器故障、控制电缆开断、电磁阀故障、PLC可编程控制器程序出错等故障时,弧形闸门开度超过最大开度位置时,在弧形闸门顶端设置的左、右限位端杆首先触及左、右行程开关的触头,切断液压机控制柜内油缸供油电磁阀线圈的回路供电,阻止弧形闸门继续开启,有效保护建筑物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布置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布置平面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左、右行程开关的电气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排架柱横梁防撞保护系统,包括间隔设置在闸墩1上的多个弧形闸门2,在每个弧形阀门2后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弧门支架3,所述弧门支架3后端均与设置在闸墩1上的弧门支铰座4相铰接;所述每个弧形闸门2后部两端分别与设置在闸墩1上的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6相铰接;在所述闸墩1上方设置有多个排架柱7,在所述排架柱7之间水平设置有排架柱横梁8;在每个弧形闸门2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限位端杆9、10,在位于每个左、右限位端杆9、10上方位置处的排架柱横梁8上均设置有左、右行程开关11、12,所述左、右限位端杆9、10与弧形闸门2之间均通过调节螺栓13相连接;所述左、右行程开关11、12串联于油缸供油电磁阀线圈14的电路中;在所述左、右行程开关11、12的触头15外间隙套装有橡胶密封罩16。
使用时,将左、右行程开关11、12的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油缸供油电磁阀线圈14回路,正常运行方式该电气回路为导通状态,不影响设备的任何运行操作。当出现控制系统的位置传感器故障、控制电缆开断、电磁阀故障、PLC可编程控制器程序出错等故障时,弧形闸门开度超过最大开度位置,在弧形闸门2顶端设置的左、右限位端杆9、10首先触及左、右行程开关11、12的触头15,切断液压机控制柜内油缸供油电磁阀线圈14的回路供电,阻止弧形闸门2继续开启,有效保护建筑物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0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物收集器
- 下一篇:一种水库下游的双层人工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