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宫颈扩张探针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26176.6 | 申请日: | 2015-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孙旖;杨坤;邵蕾;李建英;靳霞;赵桦;阴奇男;陈晓申;胡永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宫颈 扩张 探针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宫颈扩张探针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妇科手术,例如人工流产、取放环、刮宫术、宫腔镜等需进行宫颈扩张准备,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粘连、肌瘤等引起的宫颈宫腔改变常常使扩宫困难,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宫颈萎缩或宫颈粘连造成的针尖样宫口仅容许细小的探针进入,使扩宫器的使用严重受限。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扩宫器是一组粗细不同的不锈钢扩宫棒,一般先用最细的探针探查子宫位置、宫腔形态后,由较细的扩宫棒逐渐换至较粗的扩宫棒扩宫颈,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粘连或肌瘤造成的宫颈宫腔改变使得扩宫器的进入十分困难,导致扩宫失败;2、在扩宫困难的情况下,使用这种较高强度的金属扩宫器容易造成宫颈内外口损伤;3、由于由较细的扩宫棒逐渐换至较粗的扩宫棒,扩宫器多次进入宫腔,将污染物带入宫腔造成宫腔内感染的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宫颈扩张探针,能够使得该宫颈扩张探针一次性扩张宫颈至需要的宽度,提高扩宫成功率,降低病人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宫颈扩张探针,所述宫颈扩张探针包括内芯、硅胶套管;所述内芯为一体结构,包括探针部和内芯把手部;所述硅胶套管为一体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钻头部、中间部、套管把手部,还包括贯穿所述钻头部、中间部和套管把手部的通孔,所述钻头部的外表面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内芯穿设于硅胶套管的通孔中,所述内芯把手部与所述套管把手部位于所述宫颈扩张探针的同一端。
进一步,所述内芯外表面与所述硅胶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套管把手部与中间部的相连处具有凸缘。
进一步,所述硅胶套管采用高强度硅胶制造。
进一步,所述硅胶套管的钻头部和中间部均布有刻度线。
进一步,所述硅胶套管的横截面为圆环。
进一步,所述钻头部的长度为23~27mm,所述钻头部的小头直径为3.3~3.7mm,所述钻头部的大头直径为7.3~7.7mm。
进一步,所述通孔直径为3.3~3.7mm,所述中间部的长度为123~127mm,所述套管把手部的长度为28~32mm。
进一步,所述刻度线之间的间隔最大为10mm,所述硅胶套管上的最大刻度至少为130mm,所述凸缘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7mm。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上述宫颈扩张探针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内芯探宫腔位置及深度,然后退出;
(2)、内芯套入硅胶套管后,再次进入宫颈20~30mm。探出宫颈内口;
(3)、手拿住套管把手部,推动宫颈扩张探针,以使硅胶套管的钻头部缓缓通过宫颈外口;
(4)、推动硅胶套管至刻度线40~50mm处,确保硅胶套管的中间部完全扩张宫颈外口和内口;
(5)、当宫腔积血积液较多或需要计量时,将内芯从硅胶套管中抽出,将套管把手部的自由端外接负压抽吸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本发明所采用的宫颈扩张探针具有硅胶套管,硅胶套管具有外表面为圆锥形结构的钻头部,通过钻头部的圆锥形结构的过渡,可以一次性扩张宫颈至需要宽度,取代了以往需多种直径的扩宫棒,多次进入宫腔,有效提高了扩宫成功率,并且降低病人损伤和感染的风险;本发明所提出的宫颈扩张探针的使用方法不仅能提高扩宫成功率,降低病人损伤和感染的风险,还能抽吸宫腔积血积液,更加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硅胶套管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宫颈扩张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针部;2、内芯把手部;3、钻头部;4、中间部;5、套管把手部;6、通孔;7、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61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