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性食用菌粉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9825.X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7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沛平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A23L1/10;A23L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400 江苏省涟水县(今***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食用菌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的生产,属于功能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适合早餐的粉、糊一类食品,因方便、营养丰富、口感好而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能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保健功能,将会更受欢迎。
食用菌除营养丰富外,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其中含有的多糖等活性成分,能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们体质,已被大众普遍认可。食用菌治疗疾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如:灵芝治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哮喘、胃肠溃疡、神经官能症,有效率达70%~85%,治疗肿瘤有效率达60%;猴头菇治疗消化道肿瘤有效率达69.3%,治疗消化道溃疡有效率达85.6%;冬虫夏草的近缘种蛹虫草,可治疗肾虚腰痛、肺痨咳血、阳萎遗精、崩中漏下;香菇可治疗佝偻病、贫血、高血压、小便失禁、扁桃体炎等。
上述食用菌在食用时大多取其子实体做菜,而菌丝体具有和子实体相似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但通常和木屑、棉子壳等培养原料混合在一起,不能食用。子实体的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季节性强,技术要求也高,因此成本和售价均较高。有企业用发酵罐对药用菌进行深层发酵,将所得菌丝体和发酵液用来制作胶囊、口服液等,由于深层发酵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强,因此成本和售价仍然较高,而且产品品种受到局限。而用谷物培养食用菌来生产功能食品是一种捷径,它可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生产,一些技术措施还能提高真菌多糖含量,可比子实体中多出数倍。何沛平、温鲁之前已提出“用食用菌谷物菌粉生产糕点”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665328.5)。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述的功能性食用菌粉的生产方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参照传统工艺而成的。
第一步要生产食用菌谷物菌粉,生产流程如下:选择优质谷物,清洗干净后浸泡至适宜含水量,沥水,加入适量石膏粉、糖以及微量元素,拌匀后装入耐热容器中灭菌,再于无菌条件下接入食用菌菌种,适温培养至菌丝长满,取出培养物烘干粉碎达100目以上,作为生产原料之一。
第二步是加工食用菌子实体粉,选优质的黑木耳、灵芝、香菇、银耳、蛹虫草、猴头菇、姬松茸、茯苓、云芝、杏鲍菇等子实体,取其某一种清水浸泡、清洗除杂、蒸熟、烘干、粉碎达100目以上,作为生产原料之二。
第三步混合包装:把食用菌谷物菌粉、食用菌子实体粉、熟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并包装。混合比例,以食用菌谷物菌粉、米粉为主;以食用菌子实体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为辅,具体比例要根据产品设计(如销售地区、对象、产品档次、保健侧重等)来确定。
本发明中使用的食用菌菌粉,其优点是:降低成本,提高了多糖等功能成分。而加入其它配料是为满足口味、增稠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用以下实施简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以黑木耳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黑木耳菌粉、黑木耳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2
以金针菇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金针菇菌粉、金针菇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3
以猴头菇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猴头菇菌粉、猴头菇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4
以灵芝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灵芝菌粉、灵芝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5
以香菇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香菇菌粉、香菇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6
以银耳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银耳菌粉、银耳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7
以蛹虫草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蛹虫草菌粉、蛹虫草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8
以姬松茸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姬松茸菌粉、姬松茸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实施例9
以茯苓粉为例:用谷物为培养料制备茯苓菌粉、茯苓子实体粉、大米粉、麦芽糊精、绵白糖或甜味剂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沛平,未经何沛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98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服保健品
- 下一篇:一种耐氧化型鮥鱼酱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