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8430.8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38;H01M4/587;H01M10/0567;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吴炳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91年,碳材料创造性的运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并带来该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即高效而安全的进行多次充放电后,其便被广泛的运用于手机、便携式电脑、电动车、数码相机、I-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但是,随着人们对这些便携式生活要求的提高,传统锂电池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而,具有高比能、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及低成本的下一代锂电池被寄予厚望。
新的阴极材料开发是提高电池比能量的关键:硫阴极具有1675mAh/g的理论比容量和2600Wh/Kg的能量密度,是目前商用过渡金属氧化物阴极理论比容量和比能量的十倍,并且硫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安全友好,因此硫阴极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电阴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硫作为阴极材料,其本身并不含有锂离子,因此要组装成全电池,往往就需要采用其他技术手段为整个电池体系提供锂源;现有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使用金属锂作为锂硫电池的阳极材料。
然而,金属锂作为锂硫电池的阳极材料具有明显缺陷:首先,由于金属锂的费米能级较低,因此金属锂对电解液是不稳定的,它们之间形成的SEI膜是不稳定的,并且会在循环过程中被消耗,这样会造成电解液和锂阳极的损耗。其次,金属锂作为阳极,在电池长期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的不均匀沉积造成了锂支晶的生长,锂支晶的持续生长有可能会刺破隔膜,导致安全性的问题。最后,对于锂硫电池,由于电池电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会溶解在电解液中,它们迁移至锂阳极并与其发生反应生成不可溶且绝缘的硫化锂,硫化锂的生成不仅会造成活性物质的损耗,造成电池容量衰减,而且会提高电池的极化,同时充电过程中多硫化锂与硫化锂之间的正负反应同时发生,降低电池的库伦效率。
针对锂硫电池锂阳极的以上问题,确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体系,既能解决锂硫电池硫阴极不能提供锂源、锂金属阳极电化学性能/安全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的锂硫电池及该锂硫电池的制备方法:该锂硫电池阴极含有含硫硫活性物质,而阳极为碳材料、合金类材料等贫锂物质;通过使用碳材料、合金类材料等阳极活性物质解决锂金属阳极的诸多问题,通过富锂技术对电极进行富锂解决硫阴极不能提供锂源问题,再在电解液中引入成膜添加剂,使得阳极活性物质碳材料、合金类材料等颗粒表面形成优质的固体电解质膜(SEI膜)最终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锂硫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硫电池,由阴极、阳极、隔离膜、电解质和外包装组成,
阴极:由集流体和涂敷层组成,涂敷层中活性物质至少含有单质硫、硫基化合物或硫复合物中的一种;
阳极:由集流体和涂敷层组成,涂敷层中活性物质为贫锂物质;
隔离膜:具有电子绝缘、离子导通功能的组件;
电解质:由锂盐、非水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所述贫锂物质表面能够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膜),所述电解质中含有形成所述SEI膜的成膜添加剂。
所述阴极活性物质中的硫单质包括升华硫和/或高纯硫;所述硫基化合物包括有机硫化物、Li2Sn(n ≥ 1)、碳硫聚合物(C2Sv)m 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硫复合物包括硫/碳复合物、硫/导电聚合物复合物、硫/无机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活性物质中的单质硫、硫基化合物或硫复合物占整个涂敷层的质量为2-99wt%。
所述阳极贫锂物质包括碳类材料和/或合金类材料。
所述阳极贫锂物质包括石墨、软碳、硬碳、铝基、锡基、硅基中至少一种。
由于采用了贫锂阳极,需要对整个锂硫电池进行富锂;所述富锂方法为阴极富锂和/或阳极富锂。
所述非水溶剂包括但不限于酯类非水溶剂、烷类非水溶剂、醚类非水溶剂、砜类非水溶剂、呋喃类非水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8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