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液常温稳定的制备陶瓷微球的内胶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7387.7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1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景陶;高勇;赵兴宇;郝少昌;邓长生;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24 | 分类号: | C04B35/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稳定 制备 陶瓷 内胶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成型工艺领域,具体涉及内凝胶工艺制备陶瓷微球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胶液常温稳定的制备陶瓷微球的内胶凝方法。
背景技术
内胶凝工艺过程是一种制备陶瓷微球的先进技术,它起源于荷兰的KEMA实验室。内胶凝过程被广泛应用于高温气冷堆燃料核芯如UO2、PuO2以及惰性基质(IMF)的制备。内胶凝过程制备陶瓷微球的基本原理是将含六次甲基四胺和尿素的金属盐(如锆、铀、钛、铝等其它金属)的胶液滴落到热的有机介质中,在热的有机介质中六次甲基四胺迅速分解生成氢氧化铵使金属离子沉淀从而使胶液凝胶固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内胶凝过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内胶凝过程的胶液在常温下甚至低温下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内胶凝过程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之一。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在文章“A new internal gelation process for fuel microsphere preparation without cooling initial solutions”中使用了一种装置用于克服内胶凝过程胶液不稳定的问题。他们将硝酸铀酰的溶液以及六次甲基四胺与尿素的混合溶液分别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储液罐中,两种料液在液滴形成之前才进行混合,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胶液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对于固定配方的胶液而言,这种方法要求对于两种料液的流量进行精确的控制,而且在液滴形成之前两种料液混合的不够充分,制备得到的陶瓷球的成分均匀性难以保证。目前内胶凝过程的胶液制备和保存都需要在低至3℃的操作温度下进行,如此低的操作温度需要添加专门的冷却设备,而且将会耗费巨大的能量,这些都将大大增加生产成本。提高胶液的制备和储存温度对于简化内胶凝过程的工艺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内胶凝过程的大规模应用都将会有重大的意义。
因而,关于内凝胶工艺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胶液常温稳定的制备陶瓷微球的内胶凝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目前,内胶凝工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工艺过程的胶液配方在常温甚至低温下不稳定,胶液保存很短的时间后就开始胶凝固化。为了保证胶液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在内胶凝工艺中加入胶液冷却设备,这使得内胶凝工艺的装置设备变得复杂,而且增加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这对于内胶凝工艺的大规模应用是极其不利。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对胶液稳定性的大量研究,采用合理的胶液组分配比改进胶液配方,使得内胶凝工艺的胶液能够在常温下制备和储存。胶液稳定性的改进,使得内胶凝工艺的装置设备得以简化;胶液无需冷却,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内胶凝工艺的大规模应用。
因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陶瓷微球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1)于室温条件下,将金属盐、六次甲基四胺和尿素混合,以便获得胶液;(2)将所述胶液分散到热硅油中,以便获得凝胶球;(3)将所述凝胶球在硅油中进行陈化处理,以便获得经过陈化的凝胶球;(4)将经过陈化的凝胶球进行洗涤处理,以便获得经过洗涤的凝胶球;(5)将所述经过洗涤的凝胶球进行干燥处理,以便获得干燥的凝胶球;以及(6)将所述干燥的凝胶球进行烧结处理,以便获得陶瓷微球,其中,在所述胶液中,所述金属盐的浓度为0.8~1.4摩尔/升,且所述金属盐、所述六次甲基四胺及所述尿素的摩尔比为1:(1.1~1.3):(0.3~0.7)。发明人发现,利用本发明的该方法,能够实现内胶凝过程胶液在常温下的制备和储存,简化内胶凝过程制备陶瓷微球的装置需求,而且常温下的操作温度有益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内胶凝工艺制备陶瓷微球的大规模生产,拓展内胶凝过程的应用领域。而且本发明中涉及到的改进的内胶凝工艺过程可以制备得到如U、Al、Ti、Zr等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陶瓷微球,且得到的陶瓷微球球形度好、尺寸均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陶瓷微球的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1)进一步包括:(1-1)于室温条件下,将所述六次甲基四胺和所述尿素混合,以便获得第一混合溶液;(1-2)于室温条件下,将所述金属盐与浓酸或氨水混合,以便获得第二混合溶液;(1-3)于室温条件下,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和所述第二混合溶液混合,以便获得所述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7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