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自动补偿式压差引射粒子连续注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2648.6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3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和;王方祥;周卫东;申瑞臣;李罗鹏;田茂法;蓝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7/16 | 分类号: | E21B7/1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自动 补偿 式压差引射 粒子 连续 注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压力自动补偿式压差引射粒子连续注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是提高深井/超深井及硬地层钻井速度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粒子注入装置是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实现的前提和关键,从根本上讲,粒子注入装置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将钢质粒子以一定的速率,连续地注入到高压钻井液中。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粒子注入装置尚不能真正的实现粒子的连续注入,即使采用双注入管注入装置,应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病。在两管交替时,低压管有一个升压过程,当刚接通低压管时,因压力大幅下降而无法正常进行喷射作业,而低压管压力升至稳定工作压力需要一段时间,使喷射作业存在间断,不能保证粒子冲击钻井系统始终连续地工作。
当系统正常工作时,高压罐中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自下料管进入混合腔,当粒子截止阀突然关闭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粒子仍然下落,导致粒子在下料管中压实,之后,系统的压力降低,由于容积效应,高压罐和其内部的水恢复弹性变形,即高压罐体积收缩而水的体积膨胀,使得整个高压罐的空间减小,导致下料管中粒子持续压实,最终导致下料管的严重堵塞,且固体粒子自身流动性不良,很容易发生粒子出料口堵塞的事故,且解堵困难。所以,在系统停止工作时,应及时将高压罐中的压力卸掉,避免产生容积效应,而安装泄压阀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造成操作的不便,而且使得高压罐在释放数十兆帕压力时产生事故隐患。
在粒子冲击钻井过程中,要求粒子必须以固定的体积比例均匀的注入高压主管汇,且粒子的浓度能够连续可调,常用的螺杆挤压式注入方式因螺杆挤压器的密封性较差,且磨损严重,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上述局面严重制约了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粒子注入装置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压力自动补偿式压差引射粒子连续注入装置及方法,通过设计粒子举升灌装系统、压力补偿系统、双罐注入系统和防堵混合系统,真正实现粒子连续注入、防堵且粒子浓度连续可调的目的,并通过电路控制系统实现操作的远程控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压力自动补偿式压差引射粒子连续注入装置,包括粒子举升灌装系统(1)、压力补偿系统(2)、双罐注入系统(3)、防堵混合系统(4)和电路控制系统(5),粒子举升灌装系统(1)与双罐注入系统(3)的入口连接,且双罐注入系统(3)的侧壁连通压力补偿系统(2),在双罐注入系统(3)的底部连接防堵混合系统(4),一侧安设电路控制系统(5);所述的粒子举升灌装系统(1)将粒子举升至双罐注入系统(3)中;所述的压力补偿系统可对双罐注入系统(3)的粒子注入罐(3-1)预升压至工作压力,并完成粒子与钻井液的初级混合;所述的双罐注入系统(3)可通过两个粒子注入罐的交替使用将粒子连续的注入到高压管汇中;所述的防堵混合系统(4)可防止堵塞事故的发生,实现粒子浓度的可控可调,并完成粒子与钻井液的两级混合;所述的电路控制系统(5)可实现操作的远程控制。
上述的粒子举升灌装系统(1)包括储料箱(1-1)、垂直螺旋输送机(1-2)、电机(1-3)、料斗(1-4)和粒子灌装阀(1-5);垂直螺旋输送机(1-2)在顶部电机(1-3)的带动下,将储料箱(1-1)中的粒子举升到设备的最高处,灌入到料斗(1-4)中;通过启闭粒子灌装阀(1-5),将粒子注入左右两个粒子注入罐(3-1)中。
上述的压力补偿系统(2)包括升压管线(2-1)、升压用泥浆阀(2-2);所述的升压管线(2-1)为高压主管线的一个分支,通过打开升压用泥浆阀(2-2)向粒子注入罐(3-1)内输入高压钻井液,将粒子注入罐(3-1)升压至工作压力,完成预升压过程,并完成粒子与钻井液的初级混合,形成粒子混浆,避免粒子注入罐(3-1)接通高压管汇后升压出现压力下降和管汇中粒子间断现象的发生。
上述的双罐注入系统(3)包括粒子注入罐(3-1)和粒子截止阀(3-2);所述的粒子注入罐为左右并联的双罐,将罐中粒子通过压差引射的方式注入到连接高压主管汇的混合腔(4-1-4)中;所述的粒子截止阀(3-2)通过粒子截止阀本体(3-2-2)在90°内旋转,使得圆柱孔(3-2-1)与下料管(4-1-3)正对或正交启闭粒子注入混合腔(4-1-4)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2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