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型NLDMOS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8208.5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8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段文婷;刘冬华;钱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H01L21/2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nldmos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隔离型NLDMOS器件。
背景技术
LDMOS(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具有耐高压、大电流驱动能力、极低功耗以及可与CMOS集成等优点,目前在电源管理电路中被广泛采用。
隔离型NLDMOS器件,既具有分立器件高压大电流特点,又汲取了低压集成电路高密度智能逻辑控制的优点,单芯片实现原来多个芯片才能完成的功能,大大缩小了面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能效,符合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小型化,智能化,低能耗的发展方向。击穿电压及导通电阻是衡量隔离型NLDMOS器件的关键参数。
现有一种隔离型NLDMOS(N型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元胞(cell)区纵向截面结构如图1所示,在P型硅衬底101上形成有左N型深阱102a、右N型深阱102b两个独立的N型深阱,左N型深阱102a左部形成有P阱104,P阱104左部形成有P型重掺杂区109及源端N型重掺杂区108a,P阱104右部、左N型深阱102a右上方形成有栅氧化层106,左N型深阱102a同右N型深阱102b之间的P型硅衬底101上方,及右N型深阱102b左部上方形成有场氧103,右N型深阱102b右部形成有漏端N型重掺杂区108b,场氧103左部及栅氧化层106上方形成有栅极多晶硅107a,场氧103右部上方形成有漏端多晶硅场板107b,层间介质110覆盖在器件表面,P型重掺杂区109及源端N型重掺杂区108a通过金属111穿过层间介质110的一金属111短接在一起,漏端N型重掺杂区108b同漏端多晶硅场板107b通过穿过层间介质110的另一金属111短接在一起,场氧103下方的P型硅衬底101及右N型深阱102b中形成有漂移P型注入区105b,P阱104中形成有一源端P型注入区105a。图1所示的隔离型NLDMOS器件,其漂移区的漂移P型注入区105b的注入,能加速漂移区耗尽,使击穿器件电压增加,该种隔离型NLDMOS器件的元胞(cell)击穿电压足够(600V以上)。
为实现隔离型NLDMOS器件高的电流驱动能力,必须通过终端结构达到大面积电流,同时保证元胞(cell)与终端(terminal)都有足够高的击穿电压,但加了终端结构后该种隔离型N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会偏低。做失效分析看到击穿发生在元胞区与终端的过渡区。
现有一种隔离型NLDMOS器件的元胞(cell)区与终端(terminal)的过渡区的一横向截面局部结构如图3所示。沿如图3中切线A的元胞(cell)区纵向截面结构如图1所示,沿如图3中切线B的元胞(cell)区与终端(terminal)的过渡区的一纵向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由切线A与切线B剖面图的对比可以看到,元胞区与终端的过渡区漂移P型注入区105b尺寸变化太快,与右N型深阱102b尺寸变化不平衡,会导致击穿电压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的隔离型NLDMOS器件,能在提高电流驱动能力的同时,提高击穿电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隔离型NLDMOS器件,终端位于元胞区的上端及下端;
所述元胞区,在P型硅衬底上形成有左N型深阱、右N型深阱两个独立的N型深阱;
所述左N型深阱,左部形成有一P阱;
所述P阱,左部形成有一P型重掺杂区及一源端N型重掺杂区;
所述P阱右部上方及所述左N型深阱右部上方,形成有栅氧化层;
所述左N型深阱同所述右N型深阱之间的P型硅衬底上方,及所述右N型深阱左部上方,形成有场氧;
所述右N型深阱,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重掺杂区;
所述场氧左部上方及所述栅氧化层上方,形成有栅极多晶硅;
所述场氧下方的P型硅衬底及右N型深阱中,形成有漂移P型注入区;
所述左N型深阱、右N型深阱、P阱、栅氧化层、场氧、漏端N型重掺杂区、栅极多晶硅、漂移P型注入区,向上下两端延伸至终端;
所述终端,其中的右N型深阱的左侧右移,其中的漂移P型注入区的左侧右移,并且漂移P型注入区整体都在右N型深阱内部;
在元胞区同终端之间的过渡区,右N型深阱的左侧位置为缓变过渡,漂移P型注入区的左侧位置为缓变过渡。
较佳的,在元胞区同终端之间的过渡区,右N型深阱的左侧位置为弧线型过渡;漂移P型注入区的左侧位置为弧线型过渡。
较佳的,P型硅衬底、P阱、漂移P型注入区、P型重掺杂区,P型掺杂浓度依次增 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8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掺杂的具有pn结结构的单晶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轴套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