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8158.0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5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杰;李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装置 电动汽车 电压比较电路 下电 基准电压电路 电气连接 采集 动力蓄电池 微处理器 动力电压 动力线束 高压采集 高压控制 高压系统 共模干扰 基准电压 实际电压 显示电路 依次串联 装置设置 潜在的 减小 整车 电路 检测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的检测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高压采集电路、电压比较电路和显示电路,所述电压比较电路还和基准电压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电压比较电路还和基准电压电路电气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装置通过不采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压的实际电压值,而是将采集的电压值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动力蓄电池下电后整车高压系统是否存在余电。该检测装置不采用AD采样电路设计方案,不采用微处理器,对于减小动力线束上共模干扰影响起到很大作用,避免了CAN网络受干扰带来的潜在的显示错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以动力蓄电池和驱动电机为动力装置,工作电压高达数百伏,远远超过人体安全电压36V,线路老化或者绝缘破损等都可能产生人员触电。因此,对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的动力电压进行检测是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的动力电压的检测方法为:在动力蓄电池包内设置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的动力电压的检测点,通过AD采样电路在上述检测点采集电压,将采集的动力蓄电池的动力电压值送微处理器处理,并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网络发送到仪表显示。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的动力电压的检测方法的缺点为:这种方式成本高,测试装置体积大,且显示位于仪表盘上,当维修人员对电动汽车某些高压零部件检修维护时,需要采用万用表测量高压母线上是否还存在高压。给维修人员检修时查看带来不便。当整车高压上电时可以从仪表盘上读到当前整车高电压的数值,但当整车高压下电时,仪表盘已不工作,无法判断高压部件是否还存有余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的检测装置,以实现对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进行有效的检测。
一种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的检测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高压采集电路、电压比较电路和显示电路,所述电压比较电路还和基准电压电路电气连接;
所述的高压采集电路,用于通过分压电阻采集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中的高压线束电压,通过运放电路对所述电阻分压电路传输过来的高压线束电压进行运算放大处理,得到检测电压,将所述检测电压传输给所述电压比较电路;
所述的电压比较电路,用于包括整车下电检测电压比较器,当所述电动汽车处于整车下电状态时,所述整车下电检测电压比较器接收所述基准电压电路输出的基准电压和所述检测电压,将所述整车下电检测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平传输给所述显示电路;
所述的显示电路,用于包括整车下电检测显示器,当所述电动汽车处于整车下电状态时,所述高压上电检测显示器接收所述整车下电检测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平,根据所述输出电平显示所述电动汽车的整车下电状态为正常或者异常。
优选地,所述装置包括:正极电压采集点和负极电压采集点,所述正极电压采集点通过高压控制盒的高压正极母线和动力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电压采集点通过高压控制盒的负极正极母线和动力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入保护电路,用于包括两个防反接二极管D2和D3,两支高压自恢复保险Fu2和Fu3,所述正极电压采集点采集的电压vHV+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2的阳极端,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到高压自恢复保险Fu2,高压自恢复保险Fu2还连接到电阻分压电路,所述负极电压采集点采集的电压vHV-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3的阴极端,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3的阳极端连接到高压自恢复保险Fu3,高压自恢复保险Fu3还连接到电阻分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81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式细胞仪
- 下一篇:一种议题管理式网络舆情评价管理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