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的数传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23749.2 | 申请日: | 2015-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5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重庆;王学水;王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能耗 远程 监控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的数传模块。
背景技术
具有现代意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大面积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网络主要由一般节点和汇聚节点组成。一般节点主要负责采集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多跳的、自组织的、动态的网络系统。汇聚节点主要将一般节点的监测数据汇总后传给监控中心服务器终端,并将监控中心的指令发送给一般节点。目前的大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品中,汇聚节点和服务器PC机之间通过有线的方式或者近距离的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然后再通过该PC机与Internet网互连。
例如,申请号为CN200910030015.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经由GSM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由监测主机、汇聚节点、一般节点、手机、以及安装在汇聚节点上的GSM/GPRS模块组成,通过GSM/GPRS模块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GPRS和GSM双路远程数据的传输。
然而,在目前的硬件中,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的耗电量比有线数据传输方式的耗电量要大,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传输方式单一,一旦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的数传模块,用于在分布式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系统中在服务器端与多个分布式的监控端之间传输数据,所述数传模块均包括无线传输单元、有线传输单元、加密/解密单元、存储单元、GPS单元和编码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服务器的GPS地理信息,所述有线传输单元使得各个数传模块根据GPS单元获得的各个数传模块的位置与服务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远近而使所述加密数据路由到服务器端,该加密数据是对所述监控端获得的监控数据进行加密产生的,加密/解密单元产生加密数据以及与该加密数据相互匹配的解密密钥,所述编码单元对所述解密密钥进行编码并将该编码后的解密密钥分割成第一子解密密钥和第二子解密密钥,所述有线传输单元使得各个数传模块在传输上述加密数据的同时还传输第一子解密密钥,无线传输单元用于直接向服务器端传输所述第二子解密密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为包括数据加密电路的ZigBee传输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解密单元采用Flash加密芯片或FPGA加密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解密单元产生随机数,并根据随机数与1之间的比例 为分割比例,将解密密钥分割成第一子解密密钥和第二子解密密钥。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端为可移动监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解密单元采用AES加密对所述监控端获得的监控数据进行加密。
进一步地,各数传模块的监控数据还包括各数传模块的GPS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包括根据各数传模块的有线传输单元产生的路由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无线和有线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发送加密数据并随机地发送解密密钥的一部分,提高了远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GPS单元的GPS信息为基础建立有线数据传输的路由表,提高了服务器端采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临时性的位置改变时路由表维护的便利性以及故障排查的便利性,避免了需要对网络的路由器进行复杂的设置的麻烦。此外,本数传模块不需要单独设计复杂高级的加密算法就能够实现高可靠的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用于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的数传模块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无线传输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分布式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系统中,用于建筑能耗远程监控的数传模块,用于在服务器端与多个分布式的监控端之间传输数据。这种服务器端可以被固定在建筑物内的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且长期保持不变,也可以是使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临时性监控和故障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3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