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0448.4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王小荣;王朝琴;林铁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电火花 沉积 刀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柄,具体涉及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
背景技术
目前,电火花沉积均采用手工电火花沉积,虽然操作简单,但无法实现对沉积层表观特征(厚度、粗糙度)、涂层结构和涂层性能的精确控制,且涂层表观特征、结构和性能的再现性很差。
采用数控电火花沉积能有效地解决人工劳动量大、效率低、及涂层表观特征、结构和性能的再现性差等问题。由于在数控铣床和电火花沉积机整合过程中,沉积电压与数控铣床的衔接难题,使得电火花沉积工艺的数控化和自动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手工电火花沉积无法实现沉积层的表观特征、涂层结构和涂层性能的精确控制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
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包括刀柄本体、绝缘件、轴承、套筒、钻夹头、电极、拉钉和紧定螺钉;
所述的绝缘件包括柄部、挡环、轴承安装部和螺纹部;
所述的刀柄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拉钉,柄部装入到刀柄本体的下端内部,刀柄本体设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将刀柄本体与柄部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装配到轴承安装部处,螺纹部与套筒螺纹连接,且将轴承固定在套筒和挡环之间;套筒的下端装有钻夹头,钻夹头的下端装有电极。
本发明的原理和优点:
本发明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解决了数控机床和电火花沉积机之间的集成问题,有效解决了电火花沉积机与数控机床之间的机电接口和电气接口问题,充分发挥了数控铣床功能,使得电极能在程序控制下,按照既定转速和进给速度,在规定的区域按照设定的路径进行精确沉积;
二、本发明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能方便安装于机床,并且在实现电火花沉积的数控化和自动化前提下,保证电火花电源与机床的绝缘,保证机床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本发明为了解决电火花沉积机电源与机床本体绝缘,在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上设计有电气隔离的绝缘件;
四、本发明为了解决机床主轴高速旋转时,电火花沉积机高频脉冲能顺利传导到电极,在刀柄本体安装了轴承,其作用:一是实现轴承内圈随机床主轴高速旋转时轴承外圈静止不动,便于连接电火花电源正极输入高频脉冲;二是连接在轴承外圈的电源正极可以通过轴承滚子的接触传导到轴承内圈,并进而传导到与其紧密接触的套筒,再通过套筒传导到钻夹头,最后使得电极和轴承外圈具有同电位;
五、本发明为了解决电极的简易安装问题,本发明在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末端装有钻夹头;
六、本发明解决了电火花沉积机和数控机床的集成问题,实现了电火花沉积的数控化和自动化,扩展了电火花工艺的应用范围和加工能力;
七、本发明刀柄本体安装在数控铣床主轴上,主轴旋转带动电极旋转
八、本发明可以消除电火花沉积工艺过程中人为操作的介入,实现电火花沉积工艺的数控化、自动化,可以实现对沉积涂层结构、性能及表观特征的精确控制。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钻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包括刀柄本体1、绝缘件2、轴承3、套筒4、钻夹头5、电极6、拉钉7和紧定螺钉8;
所述的绝缘件2包括柄部2-1、挡环2-2、轴承安装部2-3和螺纹部2-4;
所述的刀柄本体1的上端连接有拉钉7,柄部2-1装入到刀柄本体1的下端内部,刀柄本体1设有紧定螺钉8,紧定螺钉8将刀柄本体1与柄部2-1固定连接;轴承3的内圈装配到轴承安装部2-3处,螺纹部2-4与套筒4螺纹连接,且将轴承3固定在套筒4和挡环2-2之间;套筒4的下端装有钻夹头5,钻夹头5的下端装有电极6。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数控电火花沉积刀柄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刀柄本体,2为绝缘件,3为轴承,4为套筒,5为钻夹头,6为电极,7为拉钉;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2-1为柄部,2-2为挡环,2-3为轴承安装部,2-4为螺纹部;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04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