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9647.3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6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格丽;方云辉;郑荣平;林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24/12;C04B24/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最大宗的人造石材,具有其他任何建筑材料不可取代的地位,而混凝土外加剂的出现和发展对混凝土技术革新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已成为混凝土中除了水泥、水、胶凝材料和掺合料之外不可缺少的第五组分。然而,国内外混凝土对水泥水化程度研究资料表明,在常规环境下,混凝土中约有20~30%的水泥并未参加水化反应,未正常发挥功效,是混凝土应用中最大的成本浪费。
混凝土增效剂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外加剂,可使水泥充分水化,节约水泥用量10~15%左右,同时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给混凝土相关生产企业带来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目前,市面上混凝土增效剂产品种类较少,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混凝土包裹性不好、坍落度经时损失较快等问题,导致混凝土增效剂未能得到快速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增效剂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混凝土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为分子量为50000~6000且嵌段比例为MAA:HEA为 3~4:1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co-MAA-HEA、分子量为40000~50000且嵌段比例为MAA:HPA为4~5:1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co-MAA-HPA和分子量为30000~40000且嵌段比例为MAA:EA为4~6:1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co-MAA-EA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为分子量为50000且嵌段比例为MAA:HEA为3:1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co-MAA-HEA、分子量为40000且嵌段比例为MAA:HPA为4:1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co-MAA-HPA和分子量为30000且嵌段比例为MAA:EA为6:1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co-MAA-EA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醇胺类物质为三异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有机醇为二甘醇、丙三醇、丙二醇和辛二醇中的至少两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碱性无机盐为碳酸钠和硅酸钠的一种或两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改性硅酮为聚合度为6~10的羟基硅酮乳液(优选聚合度为6、8和10的羟基硅酮乳液6-PDMS、8-PDMS和10-PDMS)。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三聚磷酸盐为三聚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混凝土增效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后,将各组分依次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常温搅拌3~5h后,即得所述混凝土增效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无刺激性气味,无毒,高效环保。
(2)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引入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其分子结构具有的空间位阻效应,有利于水泥颗粒的分散;随着水泥水化的进行,水泥的碱性条件使分子链上的丙烯酸酯单体不断水解释放出羧酸根和羟基基团,两者的减水作用对坍落度的保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引入的三聚磷酸盐可螯合混凝土拌制时液相中的金属离子,从而使其浓度降低,促进胶凝材料的溶解,使水泥水化更迅速、彻底。
(4)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引入的碱性无机盐,为碱性激发剂,可激发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水化,最大程度提高胶凝材料的活性。
(5)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引入的羟基硅酮,水溶性好,可提高增效剂的润湿性、粘着性和铺展性,提高其功效,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6)加入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相同标号混凝土配合比的水泥用量可降低10%~15%,且其硬化混凝土的28d强度较对比样提高约2~5MPa。
(7)本发明的混凝土增效剂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96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