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蜡烛灯具以及发光二极管灯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09697.3 | 申请日: | 2015-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材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立达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10/04 | 分类号: | F21S10/04;F21V19/00;G09F9/33;G09G3/32;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蜡烛 灯具 以及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蜡烛灯具以及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光源,不仅具有耗电低、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工作寿命长、易于调光调色、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其生产、制造、易用性方面都要大大超越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
目前,发光二极管得到极大地推广,其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灯具中,例如烛光灯中,但是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烛光灯并没有在配光方面进行特殊的设计,整个灯具各部分出光呈现无序性,只是将整个灯具的外形做成蜡烛形,没有达到真正的烛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及电子蜡烛灯具,其通过电子控制的方式使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及电子蜡烛灯具发出火焰跳动的烛光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底板、多组灯体、灯罩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多组灯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每组所述灯体分别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将所述多组灯体套设在其内;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多组灯体以控制每组灯体中的部分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所述电子蜡烛灯具呈现出火焰跳动的烛光效果。
其中,所述多组灯体围绕同一中心排列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灯体之间形成一个预定的角度,且每组所述灯体分别包括电路板、第一发光二极管矩阵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矩阵。其中,所述电路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矩阵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矩阵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而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反。
其中,所述电子蜡烛灯具包括三组所述灯体,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灯体之间形成120度的夹角。
其中,每组所述灯体的第一表面与其相邻的另一组所述灯体的第二表面相对,且每组所述灯体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矩阵与其相邻的另一组所述灯体的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矩阵构成一个发光面。
其中,同一所述发光面上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矩阵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矩阵分别为4X16的发光二极管矩阵,且其一起构成一个8X16的发光二极管矩阵。
其中,所述电子蜡烛灯具在进行显示时,每个所述发光面所显示的图像至少包括以下部分或者全部的画面:第一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第6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第3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第5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第7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第1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5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三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第6至12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5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3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3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7列中的第6至11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四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6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4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4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7列中的第5至12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五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5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5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6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9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六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13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12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和6列中的第11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7列中的第12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七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和5列中的第8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7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7列中的第7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8列中的第7至11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八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10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8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7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7列中的第6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第8列中的第5至12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九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7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4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3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7列中的第3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10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7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6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第7列中的第3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8列中的第3至10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一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6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的第4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5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二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8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的第2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4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三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4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的第2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6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四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1列中的第5至8行的发光二极管、第2列中的第4至12行的发光二极管、第3列中的第4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的第1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2至10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五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2列中的第3至11行的发光二极管、第3列中的第1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2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5列中的第6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六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1列中的第2至7行的发光二极管、第2列中的第3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第3列中的第4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6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5列中的第10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七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2列中的第3至11行的发光二极管、第3列中的第1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2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5列中的第6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八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7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4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3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3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7列中的第4至10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十九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5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和5列中的第1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5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十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6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5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4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5至14行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十一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6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4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4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十二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11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8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6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7列中的第5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8列中的第4至12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十三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4列中的第10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9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6列中的第8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7列中的第8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8列中的第9至12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十四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1列中的第6至10行的发光二极管、第2列中的第6至13行的发光二极管、第3和4列中的第7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9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10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第二十五帧画面,所述发光面中的第3列中的第5至15行的发光二极管、第4列中的第4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第5列中的第5至16行的发光二极管、和第6列中的第6至14行的发光二极管点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立达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威立达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9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