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构造物的施工方法及海上构造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80579.5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4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拓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海洋开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F03D9/30;F03D13/25;F03D13/10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雨;刘林华<国际申请>=PCT/JP2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构造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包括制造工序、水中维持工序、移动工序、合体工序和接合工序而构成海上构造物的施工方法,在前述制造工序中,将海上构造物(10)分成上部构造物(11)和下部构造物(12)来制造,在前述水中维持工序中,将下部构造物(12)的一部分或全部以直立状态维持于水中,在前述移动工序中,将上部构造物(11)向以该直立状态维持的下部构造物(12)的上方部位移动,前述合体工序是上升工序或下降工序的某一个或两个工序,在前述上升工序中,使下部构造物(12)上升并配置于上部构造物(11)的下侧,在前述下降工序中,通过使搬运船(20)的一部分下沉,使上部构造物(11)下降,配置于下部构造物(12)的上侧,前述搬运船(20)以将上部构造物(11)保持于一对臂状构造物(23)的状态搭载上部构造物(11),在前述接合工序中,使下部构造物(12)与上部构造物(11)一体化。由此,在搭载有风力发电装置等的柱筒型等的海上构造物的施工方法中,没有使用起重船而安全地系留于海上设置场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风力发电装置等的柱筒型(スパー型)等的海上构造物的施工方法及海上构造部。
背景技术
在水深较深的海域将风力发电设备搭载于海上构造物的情况下,可考虑半潜型或张力腿平台(TLP)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在陆上一体地组装,进行试运转后向设置场所拖航,由系留系统系留。
另一方面,在柱筒型的海上构造物的情况下,柱筒是如钓鱼的鱼漂那样以直立状态漂浮的海上构造体,通过压载水的注水等而浮体的大部分下沉到海面下。该柱筒能够支承摇摆比较少且较重的上部构造。在具备风力发电设备的柱筒型的海上构造物中,假设浮体的吃水为约40m~80m深,并且浮体部分成为约1000t(吨)以上的大构造物。
作为该柱筒型的海上构造物,例如国际公开第2013/065826号公开文件中记载的那样,提供一种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将利用风力的水平轴风车或垂直轴风车配置于水面上部分,并且将利用潮汐力的水平轴水车或垂直轴水车配置于水面下,将水平轴水车或垂直轴水车作为压载使用。
在将该柱筒型的海上风力发电设备设置于海上设置场所的情况下,例如日本申请的特开2012-201219号公报记载的那样,提供一种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施工方法,进行搬运工序、浮体立起设置工序、浮体系留工序和塔设置工序,在前述搬运工序中,将作为下部构造物的浮体以横向的状态漂浮于海上,借助拖航船拖航或将浮体搭载于台船,搬运至海上设置场所,在前述浮体立起设置工序中,在使浮体漂浮之后,进行压载调整,使浮体为立起状态,进行吃水调整,在前述浮体系留工序中,在浮体上设置甲板,并且将系留索的一端系栓于浮体,将系留索的另一端系栓于沉设于海底的锚,实现浮体的稳定化,在前述塔设置工序中,另外利用起重船悬吊由台船等搬运到海上设置场所的塔,将该塔设置于浮体的上部。
在该施工方法中,为了能够进行在海上的容易且安全的施工,并且在强风或波浪时确保稳定性,在将立起设置于浮体上的塔设置于浮体的上部时,在塔或悬吊塔的起重机的悬吊工具上设置质量阻尼器来控制塔的摆动,并且通过在浮体的内部设置的控制力矩陀螺来控制浮体的摆动。
在系留这样的浮体并利用起重船将塔悬吊于该系留的浮体而进行一体化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费较高的起重船,并且利用起重船悬吊的塔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存在产生对塔和浮体的摆动进行控制的必要等塔设置工事难以进展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例如日本申请的特开平10-236385号公报记载的那样,提出了一种大型货物的装卸方法,为了利用由压载水的注排水产生的船身浮力来安全且高效地对集装箱起重机等大型货物进行装卸,向具备压载箱且具备从船身端部朝向船尾方向突出的一对臂状构造物的搬运船进行压载水的注排水,利用由该压载水的注排水产生的船身浮力来进行大型货物的装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65826号公开文件。
专利文献2:日本申请的特开2012-201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申请的特开平10-236385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海洋开发株式会社,未经三井海洋开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0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