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装式块构造以及锁定解除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71245.1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9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英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综合塑料 |
主分类号: | F16B7/20 | 分类号: | F16B7/20;A47B4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构造 以及 锁定 解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式块构造以及锁定解除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本发明人开发出的组装式架子。所述组装式架子通过组合多个支承块,不使用螺钉、螺母等就能够形成支承搁板部的支承框架。另外,在将构成搁板部的多个各棒状构件的各端部插入到配置于上侧的支承块的收容用缺口部之后,与配置于下侧的支承块的支承用缺口部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对组装式架子进行组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35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构件为棒状构件、支承块,因此若以分解状态进行捆包,则能够实现紧凑化,携带、收纳较为便利。另外,组装较为容易,并且能够与使用目的相适地容易变更宽度、高度等的大小。但是,还存在用于进一步有效使用的改善点。
例如,在形成搁板部的棒状构件的端部处形成的被卡合部采用与设于支承用缺口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但由于是在棒状构件的端部的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刻设的槽部,因此在强度方面上变弱。
另外,在将多个支承块沿上下连结时,在各支柱部的下部或者上部设有爪部,采用所述各爪部与设于各支柱的上部或者下部的爪收容槽卡合的构造。但是,各爪部与各爪收容槽在将支承块沿上下连结时钩挂,然而为了使分解时容易拆卸,需要减小钩挂量(卡合量)。因此,各爪部与各爪收容槽的位置关系需要微妙的调整。另外,当使用频度增多时,由于各爪部与各爪收容槽发生磨损,因此难以增强连结程度。另外,在分解组装后的支承块时,解除处于卡合状态的各爪部与各爪收容槽并没有那么简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块构造以及锁定解除件,能够提高组装后的块构造的强度并且容易分解组装后的块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式块构造,其具备:横向框架,其由多根棒状构件构成;以及支承框架,为了以规定的高度支承所述横向框架,所述支承框架通过将多个支承块沿上下连结而形成,所述支承块具备:支承用缺口部,其具备在插入了所述棒状构件的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端部卡合而支承所述棒状构件的卡合部;以及收容用缺口部,其能够供所述棒状构件的端部插入,并且多个所述支承用缺口部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支承块的横向的上部,多个所述收容用缺口部与各所述支承用缺口部对应地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支承块的横向的下部,所述组装式块构造的特征在于,形成于各所述棒状构件的端部的被卡合部采用与没于所述支承用缺口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所述被卡合部由设于所述棒状构件的端部的榫部构成,所述卡合部是以能够使所述榫部插入到所述支承用缺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燕尾槽。
优选的是,所述支承块在上部具备向上方延长的突起部,并且在下部具备突起用孔部,所述突起部能够插入到配置于上侧的支承块的下部所具备的突起用孔部中,所述突起用孔部采用能够供在配置于下侧的支承块的上部向上方延长的突起部插入的构造,在所述突起部的周面上设置有爪部,在所述突起用孔部中设置有具备与所述爪部卡合的爪收容部的锁定用孔部。
优选的是,所述爪部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朝向将所述突起部向所述突起用孔部插入的方向的相反侧逐渐地突出的方式倾斜。
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承块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侧面上沿横向并列配置有多个撑杆固定用孔。
优选的是,所述组装式块构造具备脚轮,该脚轮具有能够向所述支承块中的所述突起用孔部插入的安装用突起部,在所述安装用突起部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突起用孔部的爪收容部卡合的爪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定解除件,在将上述任一者的组装式块构造中的多个支承块沿上下连结时,在所述支承块的突起部插入到配置于上侧的支承块的突起用孔部、并且设于所述突起部的周面的爪部与所述突起用孔部的锁定用孔部的爪收容部卡合的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解除件用于解锁所述锁定状态,所述锁定解除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插入到所述锁定用孔部而与所述爪部的外表面所具备的倾斜部抵接,在所述抵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向与所述爪部的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抵接用倾斜部。
优选的是,所述锁定解除件具备弯曲形成的保持部主体,两个所述抵接部以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主体。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综合塑料,未经株式会社综合塑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71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