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窗户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9810.2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田林昌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主分类号: | E05F11/48 | 分类号: | E05F11/48;B60J1/1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赵晶,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户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水向导轨或内线缆的附着的窗户调节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防止由于顺着车辆的窗玻璃浸入到车门内部的雨水等顺着对载板的升降进行引导的导轨或者一端与载板连结的内线缆向下方流动而导轨或内线缆生锈的情况,提出了具备通过设置遍及窗玻璃的下端附近的载板的大致整个宽度而突出的流槽来使侵入到车门内部的雨水等从流槽的前端部滴下的载板的窗户调节器(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15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56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通常的窗户调节器中,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向后方侧倾斜地设置导轨。因此,即使在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那样遍及载板的大致整个宽度地设置流槽的情况下,从保持窗玻璃的前方侧的玻璃支架流过来的雨水或从流槽的后方侧排出的雨水等也会附着于内线缆或导轨,顺着内线缆或导轨而附着于位于窗户调节器的下部的内线缆或驱动部,因此内线缆等可能会生锈而损伤。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顺着窗玻璃浸入而附着于载板的雨水等水分附着于内线缆或导轨的窗户调节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具备:载板,对窗玻璃进行保持;导轨,对所述载板的升降进行引导;方向转换构件,安装于所述导轨;驱动部;内线缆,一端连结于所述载板,另一端经由所述方向转换构件而连结于所述驱动部,所述窗户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载板具备:载板主体,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导轨;安装孔,为了将保持窗玻璃的玻璃支架安装于所述载板主体而分别形成在该载板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内端收容部,连结所述内线缆的一端;遮檐,以避免从所述玻璃支架流过来的水浸入所述内线缆收容部的方式设置于载板主体;及引导部,具有引导元件和排出元件,所述引导元件遍及所述载板主体中的、在铅垂下方向存在所述导轨或所述内线缆中的任一个的存在位置的水平方向而设置,且对从所述遮檐及安装在所述存在位置的安装孔处的所述玻璃支架流过来的水进行引导,所述排出元件将所述引导来的水向与所述导轨或所述内线缆中的任一个都不接触的排出位置排出。
发明效果
(1)根据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引导元件和排出元件,所述引导元件遍及载板主体中的、在铅垂下方向而导轨或内线缆中的任一个存在的存在位置的水平方向而设置,且对从遮檐及所述存在位置的安装孔处安装的玻璃支架流过来的水进行引导,所述排出元件将引导来的水向与导轨或内线缆中的任一个都不接触的排出位置排出。因此,在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中,利用引导部能够将从遮檐或玻璃支架流过来的水以避免水附着于内线缆或导轨的方式排出,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水顺着内线缆或导轨积存于位于窗户调节器的下部的内线缆或驱动部而内线缆等生锈损伤的情况。
(2)根据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由于引导部形成为从载板主体突出的壁状,因此能够可靠地承受从遮檐或玻璃支架流过来的水,能够将水以避免附着于导轨或内线缆的方式排出。
(3)根据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由于引导部沿着载板主体的边缘形成,因此能抑制引导部从载板主体较大地伸出的情况,不用将载板的外形形状增大为必要充分以上而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4)根据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由于在载板主体中的引导部的上方形成有沿着该引导部的槽,因此能够防止因振动等而在引导部流动的水在中途从该引导部洒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表示载板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载板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4是表示排出元件的一例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排出元件的另一例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窗户调节器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9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