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性掺杂剂以及使用聚合物液晶材料标志识别和鉴定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7595.2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8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X·乌瓦内哈;P·维斯;S·玛亚德;T·若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彭立兵;林柏楠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 掺杂 以及 使用 聚合物 液晶 材料 标志 识别 鉴定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手性液晶聚合物层的新手性液晶前体组合物和 存在于其中的新手性掺杂剂。本发明还涉及包含存在于其中的新手性掺杂 剂的标志。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识别、确认和鉴定各物品的机器可读标志。 标志由液晶材料制成,其可通过被称为数字印刷技术的已知可变信息印刷 技术施涂于基质上。标志由液晶材料制成,其可也可通过常规印刷技术施 涂。标志可通过被动检测工具如滤光器在非偏振(环境)光下,以及通过用 偏振光照射而检测和/或识别。标志以标记,例如一维或二维条形码、矩阵 码等的形式施涂。
发明背景
“跟踪和追踪”或鉴定体系通常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中。许多工业遭遇 伪造或转移产品,特别是在大批生产物品的领域中,例如饮料、香水、药 物、香烟、CD/DVD以及其它类消耗品。
如果大批产品基于批而不是基于单独物品处理,则便于伪造和市场转 移。伪造或转移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入供应链。生产商和零售商希望 能够在可出售单独单元的水平下将他们的原始产品与这类伪造或转移(平 行进口)产品区别。
下面的技术问题在本领域中通过引入供应链中的各可销售物品的单 独标志解决。现有技术的标志以这种方式选择,使得它们不容易复印,即 优选使用肉眼或复印机不可见的隐性标志。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隐性”标志为不能由肉眼鉴定,而是为了鉴定, 依赖于任何种类的检测或读取装置如滤光器或电子鉴定设备的任何标志 或安全元件。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显性”标志为鉴定不依赖于检测或读取装置;即 可通过肉眼鉴定的任何标志或安全元件。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颜色”用于指光从照射的物体的任何光谱选择性 返回,它在电磁波谱的可见、红外或UV范围内(即在200nm至2500nm的 整个波长范围内)。
术语“可见”用于表示属性可由肉眼显示;“可检测”用于尽管未必由肉 眼,但可通过专用装置显示的属性,且“不可见”用于不能由肉眼检测的性 能。特别是,术语“可见颜色”意指400nm至7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的光 谱选择性反射,其可通过肉眼检测到。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术语材料和组合物是可互换的。
用于防止伪造和转移的第一类单独标志公开于US5,569,317、US 5,502,304、US5,542,971和US5,525,798中。根据这些文件,条形码施涂 于物品上,其使用在可见光谱(400-700nm波长)的光下不可检测,但在用 UV光谱(200-3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变得可见的油墨。
第二类单独标志公开于US5,611,958和US5,766,324中。根据这些文 件,标志施涂于商品上,其使用在可见光谱中不可检测,但通过用红外光 谱(800-1600nm波长)的光照射而可检测的油墨。
通过油墨施涂的又一类单独标志公开于US5,360,628和US6,612,494 中。该标志需要用UV-和IR光联合照射而显现。
又一类单独标志依赖于包含上转(up-converting)磷光体的油墨,例如 US5,698,397所述。
引用的现有技术中提到的多数标志为隐性标志,其是人肉眼完全不可 见的。这类隐性标志的读取取决于能够检测或读取标志的相应检测或读取 装置。这在零售中心或销售点可能是不利的,在那里合适的读取装置不总 是能够得到的。
包含“光学可变”特征,例如显示出视角相关的颜色的显性标志在本领 域中推荐为用于“街上的人”的鉴定方法。其中,这些为全息图(参见Rudolf L.vanRenesse,“OpticalDocumentSecurity”,第2版,1998,第10章), 光学薄膜安全装置(同上,第13章)和液晶安全装置(同上,第14章)。
特别用作安全装置的是胆甾型(手性)液晶。当用白光照射时,胆甾型 液晶结构反射确定颜色的光,其取决于所述材料,并且通常在固化状态下 随着观察角并且在非固化状态下随着装置温度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V2 ORF2蛋白变体和由其组成的病毒样颗粒
- 下一篇:IDO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