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盘旋转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7048.4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2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玉田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旋转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置于物品的转盘进行旋转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机具有按钮或转盘等各种操作构件。在摄像机框架出货之前,对作为摄像机操作构件设置于摄像机的转盘进行旋转操作,并且检查摄像机是否根据该旋转正常地进行工作。
另一方面,尽管不是将摄像机的转盘作为对象,但是已知有通过点焊焊枪对焊枪头(gun tip)保持构件进行旋转操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进行旋转操作时,点焊焊枪以靠近焊枪头保持构件的形式直线移动,与焊枪头保持构件的侧表面接触,并且按压转动焊枪头保持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146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未曾提出过对转盘的旋转操作实现自动化的装置或方法。因此,实际情况是在出货前检查时,不得不依赖检查员的人力对转盘进行旋转操作。即便应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也难以仅将操作件直接推压至转盘的侧表面就能正确地旋转转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有益于转盘的旋转操作的自动化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是使用机械手的手部对设置于物品上的作为所述物品的操作构件的转盘进行旋转操作的方法,包括:使突出设置于所述手部的主体的操作部的梢端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以在半径方向按压该外周面的形式抵接;和以维持所述操作部的梢端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的形式使所述手部移动;所述操作部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能够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且具有从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观察时以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或圆形的外周面;所述操作部的梢端的抵接是,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使该旋转体的姿势以向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绕着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的形式变化,它是所述手部的移动方式。
根据所述方法,旋转体不以直线状的轨迹而是以圆弧状的轨迹移动,随着该移动,转盘进行旋转操作。因此,能够增大旋转操作量。
也可以是使所述手部移动还包括以所述操作部的基端绘制出与所述转盘的外周形成同心圆弧的轨迹的形式使所述手部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是使用机械手的手部对设置于物品上的作为所述物品的操作构件的转盘进行旋转操作的方法,包括:使突出设置于所述手部的主体的操作部的梢端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以在半径方向按压该外周面的形式抵接;和以维持所述操作部的梢端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的形式使所述手部移动;使所述手部移动是,以所述操作部的基端绘制出与所述转盘的外周形成同心圆弧的轨迹的形式使所述手部移动。
根据上述方法,旋转体不以直线状的轨迹而是以圆弧状的轨迹移动,随着该移动,对转盘进行旋转操作。因此,能够增大旋转操作量。
也可以是所述操作部为棒状的操作指;使所述手部移动是,以维持所述操作部的梢端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抵接的所述操作指的姿势且使该操作指的基端绘制所述轨迹的形式使所述手部移动。
也可以是所述转盘是仅使一部分露出于作为所述物品的摄像机的机壳的转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有助于转盘的旋转操作的自动化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机械手的手部的主视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的方向观察并示出的手部的侧视图;
图3是从图1或图2的箭头III的方向观察并示出的旋转操作部的仰视图;
图4是使用图1~图3所示的旋转操作部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进行实施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用于实施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的旋转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6是使用图5所示的旋转操作部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进行实施的说明图;
图7是使用图1~图3所示的旋转操作部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进行实施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
(使用于根据实施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的实施的装置等)
首先,对使用于根据后述第一实施形态至第三实施形态的转盘旋转操作方法的实施的装置以及作为转盘旋转操作方法的应用对象的物品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浸片材自动叠层装置以及预浸片材叠层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制造氟聚合物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