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性的(锂)铌硫化物或(锂)钛铌硫化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0196.3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作田敦;竹内友成;田口昇;荣部比夏里;辰巳国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C01G33/00;H01M4/36;H01M10/0562;H01M10/05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性 硫化物 | ||
本发明的硫化物包含具有通式(1):Lik1NbSn1[式中,0≤k1≤5;3≤n1≤10;n1≥3.5时k1≤1.5。]所示的平均组成的非晶性的(锂)铌硫化物、或具有通式(2):Lik2Ti1‑m2Nbm2Sn2[式中,0≤k2≤5;0<m2<1;2≤n2≤10;n2≥3.5时k2≤1.5。]所示的平均组成的非晶性的(锂)钛铌硫化物,本发明的硫化物是具有作为锂一次电池、锂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锂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有用的高充放电容量、且导电性高、具有优异的充放电性能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晶性的(锂)铌硫化物或非晶性的(锂)钛铌硫化物、该硫化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硫化物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伴随近年来的便携电子机器·混合动力车等的高性能化,其中所使用的电池(特别是锂一次电池、锂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日益需求高容量化。但,若以现有的锂二次电池为例,与负极相比正极的高容量化不充分,即便是所谓容量较高的镍酸锂系材料,其容量也只不过为190~220mAh/g左右。
另一方面,硫的理论容量较高,为约1670mAh/g,期待作为正极材料使用,但其电子传导性低,进而还有在充放电时在有机电解液中溶出多硫化锂这一问题,抑制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出的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金属硫化物有电子传导性,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出也少,但其理论容量比硫低,进而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伴随充放电时的Li掺杂·脱嵌,结构有较大变化,因而可逆性低。为了实现金属硫化物的高容量化,有必要增加硫含量,但在结晶性金属硫化物中,在放电时掺杂Li的位点由晶体的空间群规定,最大的容量由此来决定,因此,难以超过该最大容量值。
例如,对于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化钛化合物,作为结晶性的硫化钛,研究了二硫化钛(TiS2)、三硫化钛(TiS3)等,已报道分别显示240mAh/g和350mAh/g左右的放电容量(非专利文献1和2),期望进一步的高容量化。
另一方面,有如下报告例:作为非晶的硫化钛化合物,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法),制作TiSa(0.7≤a≤9)膜,并在所有固体电池中进行充放电(非专利文献3)。进而报道了:制作TiS3、TiS4的非晶体,并将该非晶体在所有固体电池中作为电极使用时,得到了高容量(约400~690mAh/g)(非专利文献4、5)。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S.Whittingham,J.Electrochem.Soc.,123(1976)315-320.
非专利文献2:M.H.Lindic et al.,Solid State Ionics,176(2005)1529-1537.
非专利文献3:T.Matsuyama et al,J.Mater.Sci.47(2012)6601-6606.
非专利文献4:A.Hayashi et al,Chem.Lett.,41(9)(2012)886-888.
非专利文献5:A.Sakuda et al,Electrochem.Commun.,31(2013)71-75.
发明内容
可见,不仅报道了结晶性硫化钛化合物,还报道了非晶性的硫化钛化合物,但为了作为电极材料显示充分的充放电特性,除了充放电容量,电极的导电性是重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0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