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用罩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7101.2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正;下川贡一;河野英治;平岛信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4C1/22 | 分类号: | B44C1/22;B44F1/00;C03C15/00;C03C17/32;C03C23/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备用 玻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在无损显示器的视认性的情况下施加装饰的电子设备用罩玻璃。一种电子设备用罩玻璃(保护罩玻璃100),其具有一对主表面,且以覆盖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方式配置,其特征在于,在一对主表面中的任意一个主表面上形成有装饰108,该装饰108在显示器熄灭时以可被使用者视认的方式显现,在显示器点亮时不可被使用者视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覆盖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方式配置的电子设备用罩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电话、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设备中,为了保护液晶等的显示器,在显示器的外侧配置罩玻璃。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便携设备等电子设备中,在显示画面的前面以形成电子设备的外装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有组装在壳体上的主体用罩玻璃。
另外,对于近年来的便携设备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者而言,想要进一步抑制在包含主体用罩玻璃的电子设备的外装上产生的伤痕或污垢的要求高。针对这样的要求,以往以来,专利文献2所示的PET膜等树脂制造的外置保护膜作为电子设备的外置的保护材料是一般公知的。与此相对,从硬度高不易损伤的方面、相对于树脂材料可提高质感的方面出发,也开始提供由玻璃材料构成的外置的保护罩玻璃。
在现有的主体用罩玻璃中,显示器的显示区域是透明的,在其周围设置有框状的装饰区域。装饰区域是为了隐藏内部的壳体或电路、触控面板用的透明电极(ITO:Indium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用的配线(该配线不是透明的)而设置的。另外,装饰区域中有时印刷有制造商的标志或图案。
现有的保护罩玻璃一般不施加装饰,整体上为透明体。其以如下方式构成:保护罩玻璃在背面设置有弱粘合性的粘合膜,以可装卸的方式粘贴在主体用罩玻璃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70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557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现有的主体用罩玻璃存在如下问题:装饰区域是限定的,在设计性方面的自由度低。但是不言而喻的是,若施加装饰直至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则会在显示器上出现观察不到的部分。
由于外置的保护罩玻璃整体上为透明体,因此在该情况下设计性的自由度也低。也考虑过通过直接印刷对保护罩玻璃施加装饰,但会因油墨膜厚导致装饰的区域与未装饰的区域之间产生阶差。并且,该油墨膜厚较厚,利用粘合膜的柔软性无法完全吸收阶差,因此在粘贴到主体用罩玻璃时存在产生间隙(膜鼓起)的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来自于使用者的要求多样化设计的呼声高,在膜上印刷有角色、图案的饰件(皮肤贴)也有售卖。但是,为了不降低显示器的视认性和触控面板的操作性,其粘贴在壳体外周部或背面部。即,并不存在在确保充分的视认性的同时对显示器部施加装饰的保护部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无损显示器的视认性的情况下施加装饰的电子设备用罩玻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代表性构成为一种电子设备用罩玻璃,其具有一对主表面,且以覆盖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方式配置,其特征在于,在一对主表面中的任意一个主表面上形成有装饰,该装饰在显示器熄灭时以可被使用者视认的方式显现,在显示器点亮时不可被使用者视认。
不可视认是指在通常的使用中实质上无法视认。根据上述构成,尽管施加了装饰,但却无损于显示器的视认性。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施加崭新的装饰,能够飞跃性地提高美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7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下一篇:可卷绕本体、装置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