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小由化学强化处理导致的玻璃基板的翘曲的方法、化学强化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6808.1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祐一;三浦丈宜;涩谷崇;西田航;世良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1/00 | 分类号: | C03C21/00;C03C3/08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化学 强化 处理 导致 玻璃 方法 及其 制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由化学强化处理导致的玻璃基板翘曲的方法、翘曲减小的化学强化玻璃及减小翘曲的化学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板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及电子书阅读器等便携式信息设备中,具备触控面板显示器的设备成为主流。触控面板显示器具有在显示器用玻璃基板上重叠触摸感应器玻璃与保护玻璃的结构、或使触摸感应器玻璃与保护玻璃一体化的结构。
对于这样的便携式信息设备,要求轻量及薄型化,因此,要求用于显示器保护用的保护玻璃也变薄。
然而,使保护玻璃的厚度变薄时,存在的问题是,强度下降,因使用中或携带中的掉落等而使保护玻璃本身破裂。
因此,为了提高耐擦伤性,以往的保护玻璃通过对利用浮法制造的浮法玻璃进行化学强化而在表面形成压应力层,从而提高保护玻璃的耐擦伤性。
作为化学强化的方法,通常使用通过在KNO3的熔盐中浸渍玻璃板而将玻璃中的Na离子置换为熔盐中的K离子的离子交换工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离子半径大于Na离子的K离子渗入至玻璃的网络内,而在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以下,记作CS)。此处,将通过化学强化而产生的压应力层的深度称为层的深度(DepthofLayer,以下,记作DOL)。
对于浮法玻璃而言,已经报道了在该化学强化处理后产生翘曲而损害平坦性(专利文献1)。认为该翘曲是由于浮法成形时不与熔融锡接触的玻璃面(以下,也称为顶面)及与熔融锡接触的玻璃面(以下,也称为底面)的压应力层的状态不同而产生的。
以往,作为浮法玻璃的顶面与底面压应力层的状态不同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在浮法成形时,熔融金属渗入至与熔融金属接触的玻璃面内(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不对利用浮法方式制造、加工的板状体进行表面抛光,而使其浸渍于或接触Li离子或Na离子或它们的混合无机盐后进行化学强化,从而改善上述翘曲。
另外,以往,为了减小上述翘曲,采取如下应对方法:通过减小由化学强化产生的压应力而减小两表面间的应力差,或者通过对浮法玻璃的顶面及底面进行磨削处理或抛光处理等而去除表面异质层后进行化学强化,从而不会产生离子交换反应的差异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72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需要在化学强化前将浮法玻璃在混合无机盐中进行浸渍处理,较为繁杂。而且,对于减小压应力的方法而言,有可能化学强化后的浮法玻璃的强度变得不足。
另外,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化学强化前对浮法玻璃的顶面及底面进行磨削处理或抛光处理等的方法存在问题,优选省略这些磨削处理或抛光处理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便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化学强化后的翘曲、也可以充分地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抑制翘曲的化学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化学强化玻璃。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玻璃基板的至少顶面形成至少一层具有特定膜厚的膜,可以有效地减小化学强化后的浮法玻璃的翘曲,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减小玻璃基板的翘曲的方法,其通过在利用浮法成形且具有成形时与熔融金属接触的底面和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的玻璃基板的至少顶面上形成至少一层膜,从而减小之后的化学强化处理所导致的玻璃基板的翘曲,其中,
所述玻璃基板为利用硝酸钾熔盐在420℃下进行150分钟化学强化处理时的压应力层深度为20μm以下的玻璃基板,
所述膜含有至少一种以上包含硅的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且膜厚为17nm以上。
2.根据前项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膜的膜密度为1.9~2.3g/cm3。
3.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玻璃基板用于化学强化温度为T(单位:K)、化学强化时间为t(单位:小时)的化学强化处理,且所述玻璃基板含有SiO2,使用SiO2、Al2O3、MgO、CaO、SrO、BaO、ZrO2、Na2O和K2O各自的以质量百分率计的含量利用下式求出的dol为2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6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