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6598.1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4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堤雅和;都成拓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G11/74;H01M2/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以及 具备 述蓄电 装置 | ||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日本特愿2013-65120号的优先权,并在此援引该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该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收容该电极体的壳体、固定于该壳体的隔壁的铆钉构件以及与该铆钉构件电连接的导电性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车辆(机动车、两轮摩托车等)、各种设备(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的动力源,采用了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这样的能够放电充电的蓄电元件。例如,电池具有各种类型。作为其中之一,提供了下述的电池:该电池具备电极体(发电元件)、与该电极体电连接的集电体、收容所述电极体以及所述集电体的壳体(电池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外部配置的外部端子(端子板)、沿着所述壳体的隔壁的内表面配置的内部密封构件(密封圈)、沿着所述壳体的隔壁的外表面配置的外部密封构件(密封圈)、以及穿过所述壳体的隔壁、所述内部密封构件以及所述外部密封构件的铆钉构件(端子),并将所述外部端子与所述集电体经由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铆钉构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所述铆钉构件具备四棱柱状的躯体部(主体部)、与该躯体部连续设置的实心轴状的第一插通部(上部轴)、以及与所述躯体部连续设置的空心轴状(筒状)的第二插通部(下部轴)。所述第一插通部以及所述第二插通部的外径比所述躯体部的外径小。而且,在所述第一插通部穿过所述外部端子的状态下,该第一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在所述第二插通部穿过所述壳体的隔壁、所述内部密封构件、所述外侧密封构件以及所述集电体的状态下,该第二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此,所述铆钉构件的所述第一插通部的前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插通部的前端部分别处于扩径的状态。即,实心轴状的所述第一插通部的前端部整体被挤压而变形为大径。另一方面,空心轴状的所述第二插通部的前端部朝径向外侧倾倒且被挤压而变形为凸缘状。因此,铆接后的所述铆钉构件的前端部变形而在所述外部端子、所述集电体等的导电性构件上展开,该外部端子、该集电体的厚度增加。而且,从所述蓄电元件的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使所述导电性构件的外观上的厚度较小。
另外,这种问题不限于电池,对于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也是相同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077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便对铆钉构件进行铆接也能够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增加的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与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该铆钉构件固定于所述隔壁;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所述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2是该电池的剖视图。
图3是该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对铆钉构件与拉拔构件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端子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铆接处理后的铆钉构件的高度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铆接处理后的铆钉构件的高度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8是该电池的剖视图。
图9是该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对铆钉构件与外部端子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端子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通过汇流条来连接该电池间的电池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对铆钉构件与拉拔构件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端子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6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禽电击晕效果的判定方法
- 下一篇:应用于税务票据的防伪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