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8340.7 | 申请日: | 2014-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1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神山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B60C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轮 | ||
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的特征在于,具有突出部,其以从副气室构件(10)的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周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在内侧形成有将副气室(SC)与轮胎空气室(MC)连通的连通孔(18a),突出部与主体部(13)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相比向缘部(14a)侧偏靠而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轮胎空气室内的气柱共鸣引起的道路噪声降低的车轮,提出了各种设有亥姆霍兹共鸣器的车轮,该亥姆霍兹共鸣器具有经由连通孔而与轮胎空气室连通的副气室。作为这样的车辆用车轮,优选具有将亥姆霍兹共鸣器(副气室构件)简单且牢固地安装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的结构。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本发明人已经提出了一种如下结构的车辆用车轮,即,在由上板和底板形成的主体部的内侧具有副气室,且主体部经由分别从该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出的板状的缘部而安装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
进行更详细地说明时,该车辆用车轮具有以沿着凹下部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纵壁面,且在该相互对置的纵壁面彼此之间的大致中央配置有主体部。另外,形成为从主体部延伸出的缘部的前端分别卡止于各纵壁面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5142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车辆用车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构成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从具有副气室的主体部突出。该连通孔例如形成在由管构件形成的突出部的内侧。其中,在主体部在车轮周向上长且突出部设置为从主体部的周向的端部突出的结构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9(b)),连通孔设置在副气室构件的车轮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即两纵壁面彼此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
接下来参照的图7是现有的车辆用车轮中的副气室构件的突出部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7所示,该车辆用车轮的副气室构件10具备在车轮周向X上长的主体部13和设置为从主体部13的车轮周向X的端部突出的管体18。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13具备上板25和设置在与该上板25a对置的一侧(图7的纸面里侧)的未图示的底板。在该上板25a与底板(省略图示)之间形成有副气室(省略图示)。另外,在管体18的内侧形成的连通孔18a与该副气室连通。
而且,从主体部13向车轮宽度方向Y延伸出的两缘部14a、14b的前端卡止于在凹下部(省略图示)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第一及第二纵壁面16a、16b(在图7中由假想线简要表示)。
另外,在该副气室构件10中,以从主体部13的端部向车轮周向X延伸出的方式形成有由板状体形成的延伸部14c。该延伸部14c成为向凹下部的外周面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延伸部14c的两端卡止于第一及第二纵壁面16a、16b。
在图7中,符号33a、33a……为使上板25a局部地向底板(省略图示)侧凹陷而将上板25a与底板结合的结合部。
另外,在图7中,通过深浅的程度来分为三种的网点部分是将在车轮的假定最大旋转速度下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副气室构件10发生变形的情况作为变形量分布而表示的部分。另外,该变形量通过进行基于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的模拟试验而求得。在该网点部分中,最深的网点部分10a表示从凹下部的外周面向离心方向的变形量(隆起程度)最大的区域。比该网点部分10a浅些的网点部分10b表示变形量(隆起程度)为中等的区域。最浅的网点部分10c表示变形量(隆起程度)小的区域。空白部分10d表示几乎未变形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8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室外冷却单元
- 下一篇:激光雕刻用树脂印刷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