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点机构部及具备其的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2002.2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3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小材裕二;田中弘泰;高桥庆;近藤纯久;早田和也;林田香织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H01H5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动接触片 突部 触点机构 驱动 卡片 弹性舌片 固定触点 滑动移动 可动触点 自由端部 复位 卡合 电磁继电器 触点分离 接地配置 耗电量 驱动力 抵接 转动 配置 | ||
1.一种触点机构部,将设于滑动移动的卡片的一端的驱动用突部与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卡合,使所述卡片进行滑动移动并使所述可动接触片转动,使设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其特征在于,以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固定端部朝向所述自由端部的方向为所述可动接触片的长度方向,以沿着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表面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为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宽度方向,
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单侧缘部设置可动触点,并且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使可与所述驱动用突部抵接的复位用弹性舌片从与所述单侧缘部位于相反侧的单侧缘部的自由端部侧延伸,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从抵接的状态向分离的状态过渡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用突部与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卡合,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作用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拉伸力,并且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作用有绕所述长度方向的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设于所述卡片的一端侧的角部的驱动用突部、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的至少一个角部沿着轴心方向切出且可与所述驱动用突部抵接而配置的复位用弹性舌片,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从抵接的状态向分离的状态过渡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用突部与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卡合,对所述可动接触片作用扭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在所述卡片的一端侧的角部设置大致L字形状的驱动用突部而形成的缝隙、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的至少一个角部突出且可与所述驱动用突部抵接而配置于所述缝隙内的复位用弹性舌片,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从抵接的状态向分离的状态过渡的过程中,通过使所述驱动用突部抵接于与所述缝隙卡合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对所述可动接触片作用扭矩。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单侧缘部设置可动触点,另一方面,使所述驱动用突部与位于所述单侧缘部的相反侧的从单侧缘部的自由端部延伸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沿着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一对可动触点,并且并排设置可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固定触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沿着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一对可动触点,并且并排设置可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固定触点。
7.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20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断路器
- 下一篇:导电糊料和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