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8032.4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5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强;于良会;李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B5/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生产厂家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大量的试验,在试验台架上发动机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轴与测功机相连,为了实现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快速安装,有商家制作了发动机试验用快装小车,该发动机快装校车即可安装发动机的可移动小车,用于实现发动机在试验台架的快速定位;在准备区将发动机在快装小车上进行对中调整,到了试验台架不需要再调整,实现发动机与测功机的快速连接。
目前,发动机在对中调整时选定一个固定基准位置来代表测功机的中心,采用在固定基准位置上用百分表来测量发动机飞轮的止口和端面,通过调节发动机支撑腿来保证发动机止口和基准的同轴度、飞轮端面和基准的垂直度在合理范围内。
但是,上述发动机的对中调整方法需要进行反复多次测量,每调整一次都需要使用百分表重新测量,直到满足要求,操作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固定基准位置上用百分表来测量发动机飞轮的止口和端面的方式实现发动机对中调整,该对中调整方法需要进行反复多次测量,每调整一次都需要使用百分表重新测量,直到满足要求,操作非常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所述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定位在铸铁地板上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竖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撑上座,所述支撑上座设有横向设置的孔,所述孔内安装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对中轴,所述轴套与所述对中轴间隙配合,所述对中轴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对中盘,所述对中盘与发动机飞轮止口相适应,另一端设有推动手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轴套与所述孔过盈配合。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对中盘与所述对中轴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对中盘靠近所述对中轴的一侧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对中轴靠近所述对中盘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通过螺钉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推动手柄设为2个,所述推动手柄设有螺纹端,所述对中轴上设有螺栓孔,所述推动手柄的螺纹端与所述螺栓孔相配合。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底座和支撑上座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由于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支撑上座、轴套、对中轴、对中盘以及推动手柄,支撑底座固定定位在铸铁地板上,对中轴可以在轴套内前后滑动,实现将对中盘与飞轮止口的匹配对中卡入,根据对中卡入的效果,调整发动机固定支腿的位置及高度,使对中盘卡入飞轮止口,完成发动机的对中调整,结构简单,对中速度快,提高了发动机的对中调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中轴和对中盘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支撑底座,2-支撑杆,3-支撑上座,4-轴套,5-对中轴,51-凸台,6-对中盘,61-凹槽,7-推动手柄,71-螺纹端,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结合图2所示,发动机对中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定位在铸铁地板上的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上竖向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另一端设有支撑上座3,所述支撑上座3设有横向设置的孔,所述孔内安装有轴套4,所述轴套4内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对中轴5,所述轴套4与所述对中轴5间隙配合,所述对中轴5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对中盘6,所述对中盘6与发动机飞轮止口相适应,另一端设有推动手柄7。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底座1、支撑杆2和支架上座3采用普通碳钢制作,焊接到一起组成支撑架构,通过支架底座1用螺栓固定于铸铁地板上。
轴套4与所述孔过盈配合,使轴套4牢固的约束在孔内。
轴套4和对中轴5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保证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滑动,轴套4和对中轴5采用20CrMnTi经过调质及氧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8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排气阀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减震器测试的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