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的横梁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6939.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0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锋;居刚;邵刚;殷寒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3 | 分类号: | B62D2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横梁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横梁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V型推力杆安装于汽车的车架上,其作用是防止车桥发生移位。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V型推力杆在汽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传统技术中,V型推力杆通过支架安装于车架上,该支架一般为铸件或锻件,其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横梁或者纵梁上,将V型推力杆固定于支架上,即可实现V型推力杆与整个车架的装配。
然而,采用上述结构,将需要额外设置支架,导致整个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过多,汽车的装配过程比较复杂。另外,传统技术中的横梁的作用仅仅是连接相邻的纵梁,致使横梁的功能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横梁总成,该横梁总成能够简化汽车的装配过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横梁总成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横梁总成,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具有第一纵梁连接端和第二纵梁连接端,所述第一纵梁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端上均一体设置推杆连接部,所述推杆连接部包括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第二推杆连接凸台,所述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所述第二推杆连接凸台上均具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所述第二推杆连接凸台之间具有容纳V型推力杆的末端的空间。
优选地,在上述横梁总成中,所述横梁本体包括第一管梁、第二管梁以及分体式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梁和所述第二管梁之间的中部管梁,所述第一纵梁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管梁上,所述第二纵梁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管梁上。
优选地,在上述横梁总成中,所述中部管梁上固设附件安装支架。
优选地,在上述横梁总成中,所述附件安装支架为制动阀固定支架,所述制动阀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平板、第二安装平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平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平板之间的中部连接平板,所述第一安装平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平板上均具有制动阀安装孔。
优选地,在上述横梁总成中,所述中部连接平板位于所述中部管梁的轴截面内,所述第一安装平板与所述中部连接平板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平板与所述中部连接平板形成L型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横梁总成中,所述第一安装平板与所述中部管梁之间固设第一加强板,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平板与所述中部管梁之间固设第二加强板。
优选地,在上述横梁总成中,所述第一管梁上与所述中部管梁相固定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管梁上与所述中部管梁相固定的一端均具有扩口部,在所述中部管梁的轴线上,所述扩口部上远离所述中部管梁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扩口部上靠近所述中部管梁的一端的径向尺寸。
一种汽车,包括横梁总成,所述横梁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横梁总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横梁总成,其包括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的两端具有第一纵梁连接端和第二纵梁连接端,第一纵梁连接端和第二纵梁连接端上均一体设置推杆连接部,该推杆连接部包括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第二推杆连接凸台,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第二推杆连接凸台上均具有内螺纹孔,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第二推杆连接凸台之间具有容纳V型推力杆的末端的空间。如此设置后,将V型推力杆上的安装孔与第一推杆连接凸台和第二推杆连接凸台上的内螺纹孔对齐,然后通过螺纹紧固件将V型推力杆固定于上述横梁总成上即可。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梁总成上一体设置用于安装V型推力杆的结构,而无须通过另一支架安装V型推力杆,从而省去安装支架的步骤,使得整车的装配过程更加简单。
由于上述横梁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横梁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总成与V型推力杆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6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放置隔板的车厢
- 下一篇:一种板簧支架及车架横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