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1422.6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44 | 分类号: | F16F9/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复原 阻力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减震器中阻尼力调节的部件。
背景技术
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器装置。当后减震器受到冲击力,摩托车运行时活塞连杆组合在工作缸内上下移动,产生复原阻尼力。
现有技术中后减震器阻尼力可调机构采用顶针式调节,通过芯棒锥度来密封油从而来调节阻尼力,如图1所示,现在有技术中后减震器阻尼力可调结构包括阻尼工作缸30,拉杆10和调节芯棒40;所述所述阻尼工作缸30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20,中部设置有活塞50,所述活塞50与所述阻尼工作缸30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10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20,与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拉杆10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110;所述调节芯棒40由一段实心圆柱体410和一段空心圆管420组成,所述实心圆柱体410一端为圆锥状411,正对所述空心圆管420一端,所述实心圆柱体410和所述空心圆管420之间距离可调,所述阻尼孔110与所述实心圆柱体410与所述空心圆管420交接处相对。
此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实心圆柱体和空心圆管的距离,来调节流经阻尼孔和通过空心圆管的减震油的多少,来调节阻尼复原力的大小,此方法缺点是调节不灵敏,不能准确的知道复原阻力值。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调节芯棒进行调节阻尼力的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力可调结构调节不灵敏,不能准确知道复原阻力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阻尼工作缸、拉杆和调节芯棒;所述阻尼工作缸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中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阻尼工作缸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所述调节芯棒由一段实心圆柱体和与之相连的一段空心圆管组成,位于所述拉杆内,所述调节芯棒的外壁与所述拉杆内壁平行且处处等距,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阻尼孔相对。由于通孔的大小是固定的,可计算出复原阻力值的具体数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圆管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四个通孔沿着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从小到大顺次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杆和所述活塞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中心有螺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圆管远离所述实心圆柱体的一端和所述螺钉通孔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芯棒的实心圆柱体一端垂直并连接在调节盘上,所述调节盘能带动所述调节芯棒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盘中心设有半圆形孔,所述实心圆柱体连接部分设置为半圆柱体,与所述调节盘的半圆形孔刚好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盘上设置有四个档位,与所述四个通孔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调节芯棒的上通孔与拉杆上的阻尼孔相对,通过通孔产生的复原阻力可计算出具体数值,并标注在调节盘上。由于通孔有4个,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能在四个不同的复原阻力之间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拉杆
11 阻尼孔
2 导向座
3 阻尼工作缸
4 调节芯棒
41 实心圆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1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筒结构的定动凸轮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胶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