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和具有它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6438.1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4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姚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具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和具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为了排出发动机曲轴箱内的废气,一般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是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曲轴箱中的油气混合气通过油气分离器后,分离出的机油回到油底壳且分离出的气体进入燃烧室再次燃烧。但相关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和持续分离能力较差,存在改进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持续分离能力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液进口、出液口和出气口;分离腔体,所述分离腔体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气液进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分离腔体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进气过孔以及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出气过孔和出液过孔;吸液件,所述吸液件设在所述分离腔体内;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在挤压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挤压装置在所述挤压位置时伸入所述分离腔体挤压所述吸液件且在所述释放位置时释放所述吸液件以允许所述吸液件恢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持续分离能力强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气液进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出液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所述壳体的底壁部分向下凹陷以形成积液槽,所述出液口设在所述积液槽的底壁上,所述积液槽的邻近所述分离腔体的侧壁倾斜延伸以形成导油斜面。
所述分离腔体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边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合;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边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合,所述第一隔板更加邻近所述气液进口且所述第二隔板更加邻近所述出气口,所述吸液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进气过孔设在所述第一隔板上且所述出气过孔和所述出液过孔设在所述第二隔板上。
所述进气过孔和所述出气过孔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间隔方向上相对,所述出液过孔位于所述出气过孔的下方。
所述进气过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气过孔平行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出气过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过孔平行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二隔板上;所述出液过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液过孔平行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二隔板上。
所述挤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壳体上;推板,所述推板通过推杆在所述挤压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上。
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出气口处气体成分的气敏传感器,所述气敏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的出气口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敏传感器和所述挤压装置通讯。
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出气管,所述气敏传感器设在所述出气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进口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连通;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发动机燃烧室,所述发动机燃烧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性能可靠、能力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气液分离器 1、壳体 100、气液进口 110、出液口 120、出气口 130、第一腔室 140、第二腔室 150、积液槽 160、导油斜面 170、出气管 180、分离腔体 200、第一隔板210、进气过孔 211、第二隔板 220、出气过孔 221、出液过孔 222、吸液件 300、挤压装置400、驱动装置 410、推板 420、推杆 430、气敏传感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6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