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高压气瓶对进气道补气的埋入式进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7166.0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利;卢杰;尹志龙;戴佳;杨俊飞;任志文;陈尊敬;万志明;周俊伟;赵政衡;万俊丹;杨佳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57 | 分类号: | F02C7/057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气 进气道 补气 埋入 式进气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入式进气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上的基于高压气瓶对进气道补气的埋入式进气道。
背景技术
埋入式进气道是将进口和飞行器融合为一体,没有任何突起部分的特殊进气道。埋入式进气道不仅由于迎风面积小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的迎风阻力和雷达散射面积,而且其与弹体的融合使得弹体的尺寸减小,有利于安装、运输和多平台发射。因此,埋入式进气道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埋入式进气道与常规进气道如S形进气道的相比,总压恢复偏低、流场畸变较大。特别是在发动机起动点火阶段,埋入式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低至0.80左右。因此,提高小流量状态进气道性能将有助于发动机高空点火起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发动机起动阶段埋入式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较低和出口气流流量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暂时总压恢复系数较高和出口气流流量较高的埋入式进气道。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高压气瓶对进气道补气的埋入式进气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和进气道气流通道,进气口通过进气道气流通道连接出气口,在所述进气道气流通道的内壁上设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与所述高压气瓶通过气流导管连通,所述气流导管上装有自动控制阀门。
所述喷气孔位于进气道前唇口导流面上。
所述喷气孔的钻孔区域沿周向的宽度为该位置进气道宽度的1/3~1/2。
所述喷气孔为数十个直径几毫米的小孔均匀分布的阵列。
所述喷气孔喷出气流的角度与壁面切线的夹角应小于30°。
所述高压气瓶与喷气孔之间的气流导管在靠近喷气孔的位置应形成扩张段软管。
在发动机起动阶段,由高压气瓶通过引气导管过来的压力较高的气流由喷气孔喷出,提高了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同时增加了气流流量,当发动机进入正常状态时,由自动控制阀门慢慢关闭高压气瓶对进气道的补气。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高压气瓶对进气道补气的埋入式进气道,在进气道气流通道上开设有喷气孔,高压气瓶中的气体通过气流导管--—喷气孔往进气道中补气,提高了发动机起动阶段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同时增加了气流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进气道气流通道,104、喷气孔,105、扩张段软管,2、高压气瓶,3、气流导管,4、自动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高压气瓶对进气道补气的埋入式进气道,包括进气口101、出气口102和进气道气流通道103,进气口101通过进气道气流通道103连接出气口102,在进气道气流通道103的内壁上设有喷气孔104,喷气孔104与高压气瓶2通过气流导管3连通,气流导管3上装有自动控制阀门4。
喷气孔104位于进气道前唇口导流面上;喷气孔104的钻孔区域沿周向的宽度为该位置进气道宽度的1/3~1/2,也就是导流面上的平整部位;喷气孔104为数十个直径几毫米的小孔均匀分布的阵列,一般在沿气流方向小于10行,沿周向小于10列;为了获得良好效果,喷气孔104喷出气流的角度与壁面切线的夹角应小于30°,为此需要保证钻孔位置适当的壁厚;高压气瓶2与喷气孔104之间的气流导管3在靠近喷气孔104的位置应形成扩张段软管105,使其能够罩住喷气孔阵列。
在进气道气流通道103上开设有喷气孔104,高压气瓶2中的气体通过气流导管3--—喷气孔104往进气道中补气,提高了发动机起动阶段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同时增加了气流流量。
在发动机起动阶段,通过使用高压气瓶2,往进气道喷气孔104喷气,对进气道内气流流量进行补充。以此提高了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增加气流流量,从而改善了基于高压气瓶对进气道补气的埋入式进气道的性能;当发动机正常稳定工作时,就可以由自动控制阀门4慢慢关闭高压气瓶2对进气道的补气。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埋入式进气道,而且还适用于发动机起动阶段总压恢复系数和气流流量偏低的其它类型进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喉径可调的发动机喷管
- 下一篇:一种燃气内燃机烟气热能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