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5317.8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2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童向荣;王振;陈启云;李慧军;由毅;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气缸 盖上 凸轮轴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里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凸轮轴受到很大的振动和冲击,凸轮轴的恶劣工作环境使得设置有凸轮轴的轴孔与气缸缸体之间的密封较困难。
我国专利CN 201280957Y公开了一种凸轮轴轴孔的密封结构,主要包括设有凸轮轴轴孔的气缸缸体和密封轴孔的塞片,还包括有设置在缸体轴孔端部的密封槽和设置在密封槽中的密封圈,塞片压紧密封圈,该凸轮轴轴孔的密封结构不令密封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塞片与轴孔之间无限位结构,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如果振动较大,塞片容易发生松动从轴孔内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塞体与凸轮轴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开设有贯穿该发动机气缸盖内侧和外侧的凸轮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个具有弹性的塞体,所述塞体 插接于所述凸轮轴孔内,且所述塞体的外端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发动机气缸盖的外侧壁相抵靠;所述塞体的内端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发动机气缸盖的内侧壁相抵靠。
上述方案中的塞体在装配时,由于塞体具有弹性,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插接于凸轮轴孔内,且塞体内端处的第二翻边能够穿过凸轮轴孔并抵靠于发动机气缸盖的内侧壁上,同时塞体外端处的第一翻边抵靠于发动机气缸盖的外侧壁,对塞体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即使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振动强度过大,塞体也不会从凸轮轴孔中脱落出来,提高塞体与凸轮轴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无需对凸轮轴孔作任何改动,从而使本塞体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现有的汽车中,使塞体的实用价值较好。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中,所述塞体的截面呈圆形或扇形,所述塞体的外端沿该塞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塞体的内端沿该塞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翻边。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由塞体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则三者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一翻边或第二翻边与塞体之间发生断裂使限位作用失效。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中,所述塞体的外端面上开设有一个与塞体同轴的圆形盲孔。设计有圆形盲孔后,当遇到需要在安装完凸轮轴瓦盖或缸盖罩之后安装凸轮轴塞体的情况,可通过一根推杆插接于圆形盲孔内然后通过推动推杆将塞体装配于凸轮轴孔内,使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抵靠于发动机气缸盖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中,所述塞体采用橡胶制成。橡胶的弹性好、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汽车发动 机气缸盖上开设有贯穿该发动机气缸盖内侧和外侧的凸轮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个具有弹性的塞体,所述塞体插接于凸轮轴孔内,所述塞体的外端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发动机气缸盖的外侧壁相抵靠;本密封结构还包括一个开设于凸轮轴孔孔壁上的限位槽,所述塞体的内端具有嵌接于所述限位槽内的第二翻边。
上述方案中的塞体在装配时,由于塞体具有弹性,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插接于凸轮轴孔内,塞体内端处的第二翻边能够嵌接于凸轮轴孔的限位槽内,而塞体外端处的第一翻边抵靠于发动机气缸盖的外侧壁,对塞体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即使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振动强度过大,塞体也不会从凸轮轴孔中脱落出来,提高塞体与凸轮轴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由于上述方案在凸轮轴孔内开设有限位槽,在装配塞体时,塞体的内端无需完全穿过整个凸轮轴孔,能够降低装配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孔的密封结构中,所述塞体的截面呈圆形或扇形,所述塞体的外端沿该塞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塞体的内端沿该塞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翻边。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由塞体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则三者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一翻边或第二翻边与塞体之间发生断裂使限位作用失效,且省略了装配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塞体的步骤,提高本塞体的装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5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转接接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缩机轮系布置结构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