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水套的内燃机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4297.4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2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张岩辉;曲德鑫;胡志刚;潘圣临;曹权佐;李现尧;卢洪英;赵长明;张文良;张霖;刘锡鑫;张法;高爽;孙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水套 内燃机 缸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车用内燃机缸体,特别指一种带水套的内燃机缸体。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及国内乘用车用内燃机缸体的上顶面上,多为图3所示,缸套(图3中,1、2、3、4)和缸盖螺栓安装位置(图1中,5、6、7、8、9、10、11、12、13、14)相连结构,即闭式水套结构。此结构的弊端是,螺栓在拧紧时会导致缸筒变形,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燃油和机油消耗量,甚至可靠性。
常规缸体采用的水套由于铸造工艺的要求,水套砂芯一般需设计专门的定位结构以便在缸体毛坯铸造时进行定位,这种结构由于水套结构的限制,往往结构强度较低,容易断裂。同时水套芯铸造时受铁水浮力和冲击的作用也容易使水套定位结构变形、断裂导致水套结构铸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水套的,装配时缸筒不会变形,性能稳定可靠的内燃机缸体。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水套的内燃机缸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体、水套、缸套组件及螺栓组件,其中,上述气缸体的中部开有空腔,上述缸套组件设置在该空腔内,并被水套隔开;上述水套插入设置在气缸体的空腔内,并设置在缸套组件与气缸体内壁之间;上述螺栓组件设置在水套的外侧,并沿着水套的周缘固定设置在气缸体上,所述水套的结构为,在每一个螺栓外侧均设置半径为4mm~6mm的弧形围边,其中,在水套转弯处的围边为弧形,在水套直角边处的围边为半圆形,且转弯处的弧形半径大于直角边处的半圆形半径。
优选地,所述的水套包括水套体、水套孔及水管,其中,上述水套孔包括三个,三个水套孔开设在水套体的中部,并联通形成整体孔;上述水管设置在水套体的侧部,并与上述水套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缸套组件包括第一缸套、第二缸套及第三缸套,第一缸套、第二缸套及第三缸套分别设在气缸体的中部,并对应的嵌入上述三个水套孔内。
优选地,所述的缸套组件的上部设有上缸盖,上缸盖覆盖在缸套组件上,并向外延伸至水套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螺栓组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五螺栓、第六螺栓、第七螺栓及第八螺栓,上述螺栓组件沿水套的外边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螺栓组件贯穿在上缸盖,插入气缸体内,将上缸盖02固定在气缸体上,上缸盖压住水套及缸套组件,以便使其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申请人现有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开式水套的结构将缸体的缸套与缸体上缸盖螺栓的安装位置被水套完全断开,这样在缸体与缸盖通过缸盖螺栓合装时产生的预紧力而导致的缸体变形就不会传递到缸套上导致缸套变形,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由于缸盖螺栓的拧紧导致发动机缸孔变形的缸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水套结构在每一个缸盖螺栓两侧均设置半径为4mm~6mm的弧形围边,其中,在水套转弯处的围边为弧形,在水套直角边处的围边为半圆形。弧形围边与半圆形围边可以增加水套容积,增大水套散热面积,同时也使缸体上缸盖螺栓附近的受力更加均匀,缸体上表面变形较小。
开式水套在铸造时水套砂芯的上端可以与铸造上盖板完全固定,无需额外设计定位结构,由于是完全定位,结构强度也较高,大大提升了水套砂芯的合格率和缸体毛坯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水套位于缸体上表面的开口处,设计成分型面位置,面积比下端均偏大,更易于铸造清砂。水套结构结合整机的冷却水流动布置,设计成完全在缸体上表面完全开发的结构,这样就可以仅仅根据缸盖和缸盖垫的设计,来控制缸体通往缸盖的流通面积和流通位置,而不需要考虑缸体水套的结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整机冷却循环系统的灵活程度,进而得到更优的整机冷却效果。与上缸盖合装或发动机工作时不会因为螺栓预紧力而导致缸体中的缸筒变形,铸造工艺性好,整机冷却系统设计灵活度高,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内燃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4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槽倒角组合刀具
- 下一篇:一种高压水射流PVC管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