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汽车车灯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5176.3 | 申请日: | 2014-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9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实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800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汽车 车灯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大功率汽车车灯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交通工具,但不少汽车司机时常发生停车后忘记关掉汽车前灯,待下次重新启动汽车时,车载蓄电池的电能便已经消耗殆尽,无法再次启动发动机的情况。另外,有时正在行使中的车辆,大白天开着前灯,司机也全然不知,不仅会严重的降低车灯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利于目前节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能在汽车司机忘记关掉车灯后及时报警的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还能及时提醒司机关掉前灯的汽车车灯忘关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功率汽车车灯报警系统,主要由音响HA、与该音响HA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光敏电阻器RL,以及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倍增电路组成,所述电容倍增电路由功率放大器P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1的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和电阻R4,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同相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1后与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0,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同相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组成,所述电阻R10与电阻R11的连接点为电容倍增电路的输出端并与触发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电路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串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6,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发动机开关相连接的电阻R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和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5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而光敏电阻器RL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阻R5与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电阻R10与电阻R11的连接点则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汽车车灯开关相连接的二极管阵列组,以及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VD1后与音响HA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9组成;所述音响HA的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则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N极还与电阻R8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
所述二极管阵列组由两个以上的二极管D并联而成,且并联后的二极管D共同形成有共用N极和共用P极,所述共用N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而共用P极则与汽车车灯开关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其制作和使用非常方便。
(2)本实用新型能在司机忘记关掉汽车车灯时自动发出警报,从而能有效杜绝车载蓄电池被耗尽的情况发生,最大程度的延长汽车灯泡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无需自带电源,直接由汽车蓄电池供电,因此其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和携带。
(4)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将电容倍增电路与触发电路相结合,不仅能确保控制电路的正常运行,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还能显著的增加电容的容量,从而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能为音响的工作提供充足可靠的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灯忘关报警器主要由音响HA、与该音响HA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倍增电路,以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光敏电阻器RL组成。为确保音响的音质效果,该音响HA优先采用YMD-12095型自带音源微型直流音响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实瑞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实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5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植物培养箱
- 下一篇:一种雨水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