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的扶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3592.3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汪阳;王传应;周廷淼;王少黎;曹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扶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扶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公交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出行人数的与日俱增,公交网络已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而乘坐公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逐渐引起政府和客车生产企业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现有的大型公交车内均设置单列站立扶手,以满足低地板站立区乘客手扶。但由于上下班高峰期,车内乘客数量较多,单列站立扶手可供乘客抓扶的空间位置有限;另单列站立扶手仅仅安装固定与车厢上下端,长期使用容易变形,存在安全隐患,单列站立扶手已很难满足乘客日常出行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牢固可靠,承载力更强,抓扶空间较多的一种公交车的扶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车的扶手装置,包括位于公交车顶侧的顶盖骨架、位于公交车侧部的侧围骨架,位于公交车底部的地板骨架,以及设于公交车内部用于乘客抓扶的扶手骨架,所述扶手骨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设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抓扶支架,所述抓扶支架由多个抓扶杆组成,所述多个抓扶杆两两平行且呈竖直环形分布,抓扶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抓扶杆为三个,且相邻两抓扶杆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扶手骨架垂直设于顶盖骨架和地板骨架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扶手骨架还包括U型护栏,所述U型护栏的一端与抓扶支架相连,U型护栏的另一端与侧围骨架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扶手骨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双穿心螺栓与顶盖骨架和地板骨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扶手装置,采用三列抓扶杆合成的花式扶手骨架供乘客抓扶,在有限的车厢空间中增加乘客手扶空间位置,可以有效解决乘车高峰期,车内乘客无扶手杆抓扶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车内站立乘客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抓扶支架与侧围骨架之间还设有U型护栏,该U型护栏能够将外部应力沿扶手传递至车身骨架的上、下及侧端,利用全承载车身结构优势,分散应力效应,以提高扶手装置的承载力及抗外部应力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公交车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公交车的扶手装置,包括位于公交车顶侧的顶盖骨架1、位于公交车侧部的侧围骨架2,位于公交车底部的地板骨架,以及设于公交车内部用于乘客抓扶的扶手骨架3,扶手骨架3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和设于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之间的抓扶支架33,抓扶支架33由多个抓扶杆组成,多个抓扶杆两两平行且呈竖直环形分布,抓扶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连接。
抓扶杆的数量可根据车内空间来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抓扶杆为三个,且相邻两抓扶杆之间的角度为120度,根据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抓扶舒适惯性,在抓扶过程中,乘客会以抓扶支架33为中心,随三列抓扶杆自然向周边散开,乘客站立空间均匀,避免了拥挤的抓扶站立,三列抓扶杆可以更好的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引导乘客,获得宽松的车内空间。
如图2所示,扶手骨架3可横向设于公交车车窗上部或均匀分布设置在公交车内不同区域,达到更大抓扶辐射效果,以满足公交车内乘客抓扶需要,在本实施例中将扶手骨架垂直设于顶盖骨架1和地板骨架之间。
扶手骨架3还包括U型护栏34,该U型护栏34的一端与抓扶支架33相连,U型护栏34的另一端与侧围骨架2相连。扶手骨架3、U型护栏34与侧围骨架2形成“H型”稳定承载机构,与全承载车身骨架共同均匀受力;当乘客抓扶扶手装置上三列抓扶杆及U型护栏34时,外部应力将沿扶手传递至车身骨架的上、下及侧端,利用全承载车身结构优势,分散应力效应。通过“H型”稳定承载机构的应用,扶手装置将拥有更好的承载力及抗外部应力的能力。
扶手骨架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扶手骨架3的双穿心螺栓顶座和底座,其中顶座、底座与顶盖骨架1和地板骨架的连接均采用双穿心螺栓连接,相对于单穿心螺栓更加牢固可靠,有效避免了顶座、底座与扶手骨架3之间的运动;而抓扶支架33与U型护栏34之间采用加强型三通连接,这样可加强抓扶支架33与U型护栏34的成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3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用旋转整流模块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灵活式飞机餐板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