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828.6 | 申请日: | 2014-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6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时虎;安宗权;陈朝阳;肖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安全系统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安全带。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厂重视。先后有紧急锁止式安全带卷收器、安全气囊等问世,机动车安全系统日趋完善,同时对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安全带在车辆发生急减速时产生锁止动作,此时安全带约束乘员,避免乘员身体撞击转向机构或挡风玻璃。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气囊瞬间充气膨胀,乘员的躯干和头部撞向气囊,气囊吸收撞击能量从而保护乘员。我们注意到安全气囊有一个充气膨胀释放能量的过程。当乘员撞向气囊时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才能保证乘员安全:一是充气膨胀能量释放完毕,气囊处于最大充盈状态。如果乘员撞向气囊时,气囊正处于充气膨胀释放能量状态,膨胀的气囊有可能给乘员带来伤害。二是乘员撞向气囊时安全带约束系统已吸收了部分能量。如果撞击能量全部施加到气囊上也可能给乘员带来伤害。影响上述条件的因素是:乘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如乘员追求舒适感,使得安全带佩戴过于松弛;或者乘员穿着较厚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造成安全带与乘员之间存在间隙,这个间隙就是安全隐患,将导致安全气囊不能全面保护乘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安全带,其目的是在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能自动收紧安全带,以消除乘员与安全带之间的间隙,配合安全气囊为乘员提供全面的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安全带,包括卷收器、导向件、预张紧插锁、预张紧装置、腰带、肩带、安装座、导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张紧插锁与预张紧装置之间用钢丝绳连接;所述预张紧插锁连接腰带和肩带;所述预张紧装置包括气缸、活塞、气体发生器、单向离合装置;所述单向离合装置设置在气缸内部,所述单向离合装置包括球头销和三个楔形滑块;所述楔形滑块分布在气缸内壁和球头销之间;所述安装座和导向环由两块金属片夹紧固定成一整体。
所述钢丝绳一端穿过活塞和球头销,并固定在球头销上,另一端经过导向环与预张紧插锁相连。
所述安装座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气缸与气体发生器固定在安装座上,通过安装座使气缸与气体发生器相通。
所述导向环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将预张紧插锁安装在汽车座椅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采用传统安全带,造成安全带与乘员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安全气囊不能全面保护乘员等技术问题。车辆在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时,本实用新型的预张紧插锁通过预张紧装置瞬间产生预紧力,同时收紧腰带和肩带,消除佩戴者与安全带之间的间隙。由于在预收紧安全带过程中腰带和肩带同时被收紧,预紧力直接作用于乘员的胸部和腰部,所以其收紧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单向离合器采用了球头销和楔形滑块,具有装配方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结构更加牢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安全带的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预张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示单向离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预张紧插锁,2、腰带,3、肩带,4、卷收器,5、导向件,6、气缸,7、活塞,8、球头销,9、楔形滑块,10、气体发生器,11、导向环,12、金属片,14、安装孔,15、钢丝绳,16、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至图4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汽车安全带,包括卷收器4、导向件5、预张紧插锁1、预张紧装置、腰带2、肩带3、安装座16、导向环11。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通常是在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完全打开之前,安全带能自动收紧,从而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以提高对乘员的保护,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雨刷
- 下一篇:一种侧气囊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