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擎能源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0744.1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明 |
主分类号: | F01N5/04 | 分类号: | F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 能源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将一般车辆引擎所排放出的废气,以形成一股气流引进外壳内使涡轮组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转动将此转动力反馈至车轮或发电机的引擎能源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一般民众的工作或出游需使用交通工具,扣除大众交通具外,常见于路上所行驶的交通工具,不外乎有机车、汽车或大客车等,根据政府101年统计,台湾有超过两千两百万辆各式车辆,其中以机车数量以超过一千五百万辆为最大宗,若再加上自小客车将近六百万辆,则占据了台湾交通运输的一大部分,故所需耗费的能源与石油量也相当可观。
二十世纪末共发生三次石油危机,其使人们明白石化能源的珍贵,且对能源的观念也不再是如此廉价及享之不尽。故,许多先进国家及科学家开始寻找替代能源或是发展各种可节约能源的装置,以避免日后石油不足的危机。但开发新能源需耗费庞大的时间与金钱,新的能源须有新的技术才能匹配旧有能源传动系统;或是可配合新能源而发展出一套新的能源使用技术,但若要全面改变既有以被人们所接受的技术,须建立一套新的技术接受模式,则需要耗费相当庞大规模的改变才能让一般民众习惯,且为了汰旧换新,也需要耗费相当庞大的金额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更遑论所需耗费的研发至生产的时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针对上述的困扰,提出一种引擎能源回收装置,借着车辆引擎所排放的废弃带动涡轮转动,进而将转动力反馈至车轮或是发电机中,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应用在各式车辆中,庞大的使用量则能够有效达成节约能源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能源回收装置,其可将引擎内所排出的废气,全部引导至装置的外壳内部,并藉由废气所产生的气流带动外壳内的涡轮转动,进而带动与涡轮相连接的车轮,并将涡轮的转动力反馈至引擎中,增加出力以达成节省能源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能源回收装置,其可带动发电机,藉由引擎所排放的废气带动涡轮转动,并将涡轮的转动力反馈至发电机中,可藉由转动的力产生电力,以增加汽、柴油车本身能量且使发电机所耗费的能量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引擎能源回收装置,其更可安装双涡轮组,充分提高转动的动力,并将动力反馈至车轮或是发电机中,以达成节省汽油消耗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完成节约能源的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擎能源回收装置,其包括有外壳,涡轮组设置于该外壳内部,传动杆穿设于该涡轮组并且可连接至车轮或是发电机,并有入气管与出气管连接安装至该外壳,引擎排气管所排出的气体可经由该入气管引进该外壳内,并带动该涡轮组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转动,使转动力反馈至车轮或是发电机,以达成节约能源的效益。
底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用位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连接发电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连接车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引擎能源回收装置;12外壳;14涡轮组;16涡轮;18轴承;20传动杆;22入气管;24出气管;26消音器;28汽车;30引擎;32发电机;34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引擎能源回收装置是一种藉由回收引擎所排放的废气,废气进入入气管后所产生的气流带动涡轮组转动,进而将转动力通过传动杆回馈至车轮或发电机,藉此达成节约能源的效益。
首先,请同时参照本实用新型图1及图2所示,一种引擎能源回收装置10,其包括一外壳12,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涡轮组14,涡轮组14为至少一组涡轮16,其为多片叶片所组成,以及位于外壳12壳体上且分别位于涡轮16两侧相对应位置的两个轴承18所组成,并且一传动杆20穿设于涡轮组14中的两轴承18,轴承18可为滚珠轴承、滚针轴承或圆锥滚柱轴承等;并且有一入气管22及出气管24分别安装于外壳12上,而出气管22上可再安装一消音器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明,未经杨文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0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