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送机构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泵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8232.1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9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甘盛;孟凡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具有 混凝土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泵送机构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的泵送过程中,砼活塞长期受到混凝土的直接高压及往复摩擦作用,使得砼密封体及导向环极容易损坏,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砼活塞。而由于钢材的采用,砼活塞通常具有较大的重量,使得砼活塞的更换成为一件费时费力而又不得不定期处理的事情。
为了方便泵送机构中的砼活塞的更换,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的多种更换方法,比如:公开号为CN102410198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易更换砼活塞的泵送机构。
图1是公开号为CN102410198的泵送机构的剖面图。对心装置6设置在水箱中,当该泵送机构的砼活塞4被对心装置6支撑时,可以使砼活塞4的中心线与输送缸的钢筒中心线重合,从而方便地完成对心工作,而无需人力将砼活塞拖住,并且在松开或者连接螺栓的过程中,也不需要人力地支撑。
图2是公开号为CN102410198的对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对心装置6具有与水箱拉杆7贴合的贴合面、用于顶住水箱前立板的第一限位杆8及用于顶住水箱的后立板第二限位杆9。
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固定对心装置6,防止对心装置6在使用时由于各种问题而跑偏。
对心装置6需要与水箱拉杆7贴合,并且需要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8及第二限位杆9的方式来固定对心装置6,采用这种结构限定了该对心装置6的形状,使得该对心装置6为了能贴合水箱5,而需要做出配合水箱拉杆7形状的凹槽形状。
且对心装置6与水箱拉杆7在对心装置6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力,该相互作用力会对水箱拉杆7造成一定的损害。
混凝土泵送机构的工作环境通常十分恶劣,会经常出现震动或者颠簸情况,采用上述结构的对心装置,很容易由于震动而使对心装置偏移,导致跑偏。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该对心装置6形状不规则,使得该对心装置6的加工难度高,结构相对复杂。
因此,希望有一种泵送机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机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送机构,所述泵送机构包括输送缸、水箱、砼活塞和扶正架,所述扶正架位于水箱内,用于支撑砼活塞,以便所述砼活塞位于所述扶正架上时,所述砼活塞的中心线与所述输送缸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所述扶正架固定连接至所述水箱。
优选地,所述扶正架通过螺纹连接件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至所述水箱。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水箱内,所述扶正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扶正架进一步包括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与所述支撑架的两个相对侧面配合,且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至所述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两个支腿与所述支撑架配合的部分具有竖直延伸的卡槽,所述两个支腿与所述支撑架通过卡槽配合连接,以引导所述扶正架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的上下运动,所述泵送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正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垫板,用于调节所述扶正架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扶正架的宽度小于水箱中相邻水箱拉杆之间在扶正架宽度方向上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扶正架的宽度在相邻水箱拉杆之间间隙的40%至70%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项泵送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泵送机构中,扶正架固定连接至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泵送机构,不需要特意为与水箱拉杆紧密贴合而设计独有的凹口,使得整个砼活塞支架制造方便,结构简单。且本实用新型的砼活塞支架水箱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而缩减砼活塞支架的体积,相对的节省了材料。而其连接是通过扶正架固定连接至水箱,可牢靠的固定在水箱内,适应混凝土泵送机构的恶劣环境,防止由于震动或者颠婆导致扶正架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公开号为CN102410198的泵送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公开号为CN102410198的对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泵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泵送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8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膜透析系统以及相关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三胺尾气节能环保装置